
课题: 《迷人的火塘》 备课人 课型 课时 歌唱与表演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聆听歌曲《迷人的火塘》,熟悉两种切分节奏型XX. XXX 2、能够完整演唱表现歌曲《迷人的火塘》。 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尝试、示范、欣赏音乐作品《迷人的火塘》,通过熟悉切分音和节奏型,分辨不同切分音带给音乐不同的情绪,演唱歌曲并走进和感受侗族人民的民俗风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聆听和演唱歌曲,从音乐中感受到不同民族的习俗,感受音乐带给侗族人民欢乐祥和的氛围。。 教学重点 从节奏的不同、演唱形式的不同,感受歌曲情绪的不同。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掌握两种切分音节奏型 教学用具 课本、钢琴、多媒体、教学光盘、鼓 板书设计:9、迷人的火塘侗族切分音:X X. 优美 X X X 欢快 齐唱+合唱 具 体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活动:播放歌曲《爱我中华》示范身体律动,调动课堂气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好,今天带领大家走进侗族,了解侗族的民俗风情,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侗族聚集在我国湖南,贵州等地,他的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有“诗的家乡,歌的海洋”之美誉。侗族有著名的三大宝,分别是侗族大歌:一种无指挥无伴奏的多声部演唱形式,风雨桥:由木料筑成,可避风避雨,鼓楼:侗家寨独具特色的建筑物,巍峨挺拔,气势雄伟,每到重大节日或有重要事情商量鼓楼里就会传来阵阵鼓声。二、勇于实践, 提升审美1、侗族鼓楼里传来一阵阵鼓声XX. XXX(两种不同切分节奏型) 你们想试一下吗?第一声鼓声XX. 给我们一种祥和宁静的感觉(敲鼓时动作缓而轻)第二种鼓声 XXX给我们一种热烈欢快的感觉(敲鼓时动作快而重)不同情绪的节奏型可以用鼓声表达,那还能用什么方式表达? 2、两种节奏型在歌曲里是怎样表现的呢?3、通过聆听歌曲给你的感受是什么?你想给歌曲起个什么名呢?4、村长召集村民要集会,如果你是村长你怎么召集大家?(发声练习)练声注意用气带声,声音往远传 伴随歌曲《爱我中华》做身体律动根据视频内容学生回答:服饰与我们不同、从歌词中发现这首歌是侗族歌曲。 1、模仿鼓楼鼓声XX. XXX2、不同节奏型在歌曲中的表现用鼓敲出。3、聆听歌曲,给歌曲起名。用第二种节奏型读出歌曲歌名4、视唱曲谱5、曲谱中找出两种节奏型,聆听并用打击乐器伴奏6、我是小村长活动(发声练习) 利用“微课”介绍侗族民俗风情、侗族歌曲,导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经过视、听、演等方式的学习,掌握两种切分音节奏型。通过引导学生对比两种切分音符,体会两种切分音的特点和情绪。在具体情境中教授高音发声练习。 具 体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试听感知、学唱歌曲1、找出困难乐句,从换气口和发声位置做指导。换气位置:在歌曲第三行倒数第二个小节发声位置:用气息带动声音由近到远的练习2、歌曲中说说你演唱时的变化两个乐段演唱情绪不同,力度发生了变化3、合唱二声部慢于一声部两拍4、歌曲《迷人的火塘》是什么演唱形式? 齐唱+合唱的形式拓展延伸,情感升华1、现在同学们都唱会了歌曲,你们感受到侗族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呢?侗族歌曲有什么特点?2、你们想不想跟侗家寨村民一起去参加篝火晚会呢?让我们点燃篝火、围着火塘跳起来吧,一起载歌载舞祝福侗族人民吧! 根据歌曲范唱,学生哼唱后回答:高音部分比较困难,气息不够1、整体聆听歌曲《迷人的火塘》,并哼唱,感受到节奏和换气口。2、歌曲两个乐段根据歌曲力度的变化进行演唱。 3、二声部空两拍跟进一声部。4、齐唱并熟悉歌曲旋律。从齐唱的方法转换到合唱感受侗家人民的热情好客,感受侗族歌曲的优美和感染力。与小伙伴一起点燃篝火围着火塘载歌载舞 学生通过聆听范唱,自主学习歌曲《迷人的火塘》,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