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53278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4-0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6次 大小:2538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7课,隋唐,制度,变化,创新,教学设计
  • cover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七课的内容: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该课共有三个子目的内容,分别是选官制度、三省六部制、赋税制度,三个子目之间的关系为并列关系,但在并列关系之间有内在逻辑。主要是从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两方面来讲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因为选官制度是官僚机构运行开展阿前提,故教材将选官制度放在三省六部制之前,再讲解经济制度的变化。故再本课当中,要带领学生理解隋唐制度变化的主要内容,因为本科有强调变化与创新,也要将本课的内容放在整个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这一大主题来看。 学情分析 1、本次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此时学生刚入高中,对于历史课兴趣较高。注重课程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尽可能保持学生对历史学科学习的兴趣,为高中历史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和学习态度;2、在初中时,有初步学过隋唐的选官制度和中央政治制度,对于本课选官制度和三省六部制的内容学习更为轻松,对于税收制度了解较少,需要做细致介绍;3、刚升高中,学生对于历史学习更多是形象思维,故要注重对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开始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注重对学生归纳、总结、概括和迁移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 课标要求 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之前所学内容,梳理汉至唐的选官制度历程,从“历史解释”的角度认识选官制度的内容、变化原因、趋势及影响2、学生观察并依据汉至唐中枢政务机构的变化,从“历史解释”的角度认识隋唐时期,认识其创新之处和作用3、学生能从“租庸调制”“两税法”等相关史料中,从“史料实证”的角度理解两税法,了解两税法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教学重点 隋唐时期制度变化的原因、内容以及影响 教学难点 至隋唐时期赋税制度的变化以及影响 教学类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图示法 教学媒体 历史图片、文字材料、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提问:结合以前所学的额知识,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或者评价唐朝,大家首先会想到哪个词呢?随机抽取五位同学回答那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唐朝会出现这些现象呢?与之前的朝代相比,他的优势在哪里? 回忆,发散思维,迅速思考词语并作回答 调动大家的思维,引导学生们快速将注意力集中在唐朝,有利于进行本科的学习,同时也有利于通过现象引出造成现象的原因———本课学习内容:隋唐时期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活动一:选官制度 (一)教师:请同学看以上材料一,并尝试翻译材料意思,说出描述的是什么现象,以什么作为标准?以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最初的九品中正制是以什么为标准的/为什么后期出现变异?解释:特定时期的选官制度,有种种弊端,随着士族的没落发生了新的变化。(二)教师:引导学生梳理九品中正制发展历程,并依据学生回答进行相关知识补充。结合图一,讲解九品中正制的具体运作流程,学生能从教师的讲解中理解九品中正制的优劣和大概内容,为后面引出科举制做铺垫。(三)根据前面的讲解,总结科举制度产生的原因,在课堂上给同学们时间阅读,记录关键部分。阅读材料三,同学们从材料中总结隋唐科举制度发展重要的几个部分。(四)教师补充说明,引导学生们思考科举制的部分局限性。再进行填表,科举与九品中正制度的区别:从选才流程、选才标准、参与人员等,由此总结出科举制度的优越性、弊端、总趋势。 学生阅读材料,尝试概括总结,提炼材料中的意思。(选官制度被世家大族把持,寒门子弟难以进入官僚体系。门第,最初的家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