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题分布 考查类型 命题分析 2020·山东·T17 电泳图谱与遗传系谱图 通过近几年考题分析可知:遗传规律是每年必考知识点,多数借用电泳图和遗传系谱图考查遗传规律的应用进行命题 2022·山东·T22 遗传系谱图 2024·山东·T8 遗传系谱图 2024·山东·T22 电泳图谱 1.遗传系谱图 (1)“程序法”分析遗传系谱图 (2)解题流程 ①判断遗传方式(判断显隐性及基因的位置):用基因型在图示中标出患病个体。 ②确定有关个体基因型:先看该个体可能的基因型,然后通过亲子代关系确定最终可能的基因型。 ③按照要求计算:计算概率时,在草稿纸上用简化的遗传图解进行分析和计算。 2.电泳图谱 (1)原理:利用带电粒子的带电性质以及DNA分子本身大小和形状不同,使带电分子在电场作用下产生不同的迁移速率,进而达到分离和鉴定的目的。通常情况下DNA片段越小,迁移速度越快。 (2)识图:A基因长度为1 000 bp,不含限制酶切割位点,a基因长度为1 000 bp,含有一个限制酶切割位点。 个体 含有的DNA(基因)片段 个体基因型 Ⅰ 1 000 bp AA Ⅱ 750 bp和250 bp aa Ⅲ 1 000 bp、750 bp和250 bp Aa 1.产妇年龄增大是导致婴儿发生染色体非整倍性变异的重要因素。为了分析某爱德华综合征(18三体)患儿的病因,对该患儿及其父母的18号染色体上的A基因(A1~A4都是等位基因)进行检测,电泳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适龄生育可降低该病的发病率 B.孕妇进行产前诊断可筛查出胎儿是否患此病 C.若发生了染色体互换,则是母亲卵原细胞减数分裂Ⅱ异常所致 D.若未发生染色体互换,则可能是母亲卵原细胞减数分裂Ⅰ异常所致 C 解析:该病为染色体数目变异引起的遗传病,适龄生育可降低该病的发病率,A正确;该病为染色体数目变异引起的遗传病,孕妇进行产前诊断可筛查出胎儿是否患此病,B正确;本患儿含有来自母亲的 A2、A3基因,如果发生染色体互换,A2、A3所在的两条染色体可能是同源染色体,也可能是同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即可能是卵原细胞减数分裂Ⅰ或减数分裂Ⅱ时,18号染色体分离异常导致的,C错误;若不考虑染色体互换,可能是卵原细胞减数分裂Ⅰ时18号染色体分离异常导致的,D正确。 2.下图1是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遗传图谱,对Ⅰ1、Ⅰ2、Ⅱ1、Ⅱ2的该单基因进行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已知该致病基因与正常基因电泳条带不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个体Ⅱ1与Ⅱ4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5/9 B.个体Ⅱ2与一杂合子婚配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为0 C.个体Ⅱ3是隐性纯合子,该个体的基因进行电泳时出现对应19 kb的条带 D.该致病基因可能是由正常基因碱基缺失造成的 A 解析:Ⅰ1、Ⅰ2都正常,但他们的女儿Ⅱ3患病,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用A/a表示该病基因,Ⅰ1、Ⅰ2基因型都是Aa,个体Ⅱ1基因型为AA或者Aa,根据电泳图谱可知,个体Ⅱ1基因型为Aa,Ⅱ4表现正常,其基因型应为1/3AA或2/3Aa,故个体Ⅱ1与Ⅱ4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A错误;根据电泳图谱可知,个体Ⅱ2基因型为AA,与一杂合子(Aa)婚配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为0,B正确;据电泳条带可知,23 kb表示A基因(正常基因),19 kb表示a基因(致病基因),个体Ⅱ3患病,是隐性纯合子,因此该个体的基因进行电泳时出现对应19 kb的条带,C正确;由题图2可知,A基因的长度是23 kb,a基因的长度是19 kb,推测该致病基因可能是由正常基因碱基缺失造成的,D正确。 3.假性肥大性肌营养不良是基因突变引起的伴性遗传病,主要表现为肌无力和运动功能减退。图1为某家族该病的遗传系谱图,图2为部分成员该病相关基因电泳(不同基因电泳结果不同)结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此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Ⅲ2致病基因的来源是Ⅰ2→Ⅱ3→Ⅲ2 C.Ⅲ3与正常男性婚配所生女孩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