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期中素养测评卷(第3单元 第4单元第9章)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 ) 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生物成分和非生物环境 C.生产者和分解者 D.阳光、空气和水 【解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环境,非生物环境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 2.下列地点中,不属于生物圈范围的是( ) A.黄河底部的淤泥 B.天宫号空间站 C.南海中的珊瑚礁 D.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绿洲 【解析】生物圈包括大气圈下层、岩石圈上层、水圈,以及生活在其中的各种各样的生物。黄河底部的淤泥、南海中的珊瑚礁、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绿洲都在生物圈的范围之内,而天宫号空间站不属于生物圈。 B 3.下列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实例中,与其他三项所描述的关系不同的是( ) A.地衣能够加速岩石的风化 B.仙人掌的叶特化为刺 C.企鹅皮下脂肪很厚 D.雷鸟的保护色 【解析】地衣是一种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它们生长在岩石表面,通过分泌酸性物质加速岩石的风化过程。可见,“地衣能够加速岩石的风化”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仙人掌的叶特化成刺,是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是对干旱环境的一种适应。企鹅生活在寒冷的南极地区,皮下厚厚的脂肪层能减少热量的散失,有助于保持体温稳定,抵抗严寒环境。可见,“企鹅皮下脂肪很厚”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生活在寒带的雷鸟,在白雪皑皑的冬天,体表的羽毛是纯白色的,一到夏天就换上棕褐色的羽毛,与夏季苔原的斑驳色彩很相近。可见,雷鸟的保护色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故A符合题意。 A 4.“草尽兔狐愁”的谚语中蕴含着食物链,其中书写正确的是( ) A.阳光→草→兔→狐 B.草→兔→狐→细菌 C.草→兔→狐 D.草←兔←狐 【解析】“草尽兔狐愁”,兔吃草,没有草,兔会饿死,狐也会因食物缺乏而死亡,体现了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即食物链:草→兔→狐。 C 5.校园处处有景点,以下对校园的描述中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实验室里的水族箱 B.一棵桂花树 C.校园里的所有学生 D.校园里的阳光、空气、水等 【解析】实验室里的水族箱,包括水族箱里生物和其生活环境,属于生态系统;一棵桂花树、校园里的所有学生只有生物因素,缺少非生物环境,校园里的阳光、空气、水等只有非生物环境,故不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A 6.某同学为制作生态瓶准备了玻璃瓶、池塘水、螺蛳、小鱼、河沙,他还必须补充 的是( ) A.自来水 B.金鱼藻 C.乌龟 D.石头 【解析】该生态瓶中已经有池塘水(非生物环境,水中细菌和真菌为分解者)、螺蛳、 小鱼(消费者),还应该补充生产者。金鱼藻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不仅满足 自身的需求,还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营养来源和能量来源,属于生产者。 B 7.生态平衡是一种( ) A.绝对的平衡 B.动物数量的相对平衡 C.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维持相对稳定的平衡 D.永久的平衡 【解析】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即生态平衡。 C 8.下列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 ) A.玉米→鼠→蛇→鹰 B.青草→鼠→蛇→细菌 C.鹰→蛇→鼠→小麦 D.阳光→草→昆虫→青蛙→蛇 【解析】A项中食物链正确表示了生产者植物与消费者鼠、蛇、鹰之间的捕食关系,正确;B项中细菌属于分解者,不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错误;C项中鹰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箭头方向标反了,错误;D项中阳光是非生物环境,既不属于生产者也不属于消费者,食物链的概念未包括非生物环境,D错误。 A 9.“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述的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湿地生态系统 【解析】草原生态系统缺乏高大的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