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53626

第1课 隋朝统一与灭亡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4-0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9次 大小:6144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课,隋朝,统一,灭亡,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课题 隋朝统一与灭亡 课型 新授 学科素养 时空观念:由南北朝对峙到隋朝统一的完成唯物史观:全面评价大运河的影响历史解释:科举制的选官标准及其影响家国情怀: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课标分析 学段目标:知道中国古代的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了解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识读历史图表,叙述相关史实,初步掌握学习历史基本方法;增强学习兴趣,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信心。单元目标: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课时目标)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第二课)以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民族和睦与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第四课)通过经济繁荣、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唐诗的盛行,了解盛唐的社会气象(第三课)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到衰;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第五课)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课本内容,95%的学生能够说出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的时间、建立者、都城,亡国之君,其余同学可以说出隋朝的建立者、都城和亡国之君。2.通过呈现材料和小组讨论,学生思考出隋朝实现国家统一和繁荣的原因,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和保障。3.通过完成大运河的表格,90%的学生可以说出大运河的三点、四段、五河,其余的通过学可以说出大运河的三点和四段。通过材料分析,90%的学生可以说出大运河的历史作用,其余同学可以在同学的帮助下,分析出他的历史作用。认识到中华民族的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4.通过材料分析,90%的学生可以分析说出隋文帝和隋炀帝对科举制的贡献,科举制的选官标准、开创标志和意义,剩余的同学可以说出科举制的选官标准和开创标志。 重难点 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通过展示大运河的材料分析和小组讨论学习来突破)难点:科举制及其影响(通过呈现一系列材料对比分析选官标准和影响) 教学环节 环节 教学任务 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环节一复习导入环节二对应目标1环节三对应目标2环节四对应目标3环节五对应目标4 一、复习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册学习内容,引领学生梳理从秦汉时期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发展脉络,并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 并继续引导那么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的第一个统一王朝是哪个?它又是怎样建立和统一的 新课学习任务一: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师布置自学要求,告诉学习自学4分钟,阅读课本,找到问题答案,并进行标记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学期所学内容,并提问:哪些朝代结束了分裂,实现国家统一?任务二 隋朝完成统一的原因教师展示关于隋朝统一的材料,并提出问题:隋朝为什么能够实现统一。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听取学生讨论结果,让其他同学进行点评,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探究:隋朝为什么能够实现统一? 材料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民饱受战争之苦,迫切要求统一;从社会矛盾看,北方民族大融合,使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逐步缓和并趋于消失;从南北方经济状况看,北周、隋以及北周之前各朝均采取了恢复经济的措施,江南也因为大批北方农民南迁等因素,经济得到开发。材料二:隋文帝即位后,“勤劳思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特别是加强军队建设,为灭陈做充分准备。 材料三: 南陈皇帝陈叔宝深居高阁,整日里花天酒地,荒废朝政。他喜爱诗文,在他周围聚集了一批文人骚客,君臣酣歌,连夕达旦,并以此为常,所有军国政事,皆置不同。教师呈现选择题,让学生回答。隋实现重新统一的原因最恰当的是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 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③南方:江南经济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 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