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守株待兔 【教学目的】 1.会识“宋”“耕”“释”“冀”等4个生字,会写“耕”“释”“守”“宋”等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够借助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明白寓意。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明白寓意,能发表不同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看图猜故事,导入新课 1.看图猜故事:教师出示两幅图,分别是《狐假虎威》和《坐井观天》。学生说出故事名。 2.揭示文体:《狐假虎威》《坐井观天》都是寓言故事。(课件出示:寓言)让学生说说什么是寓言。(含有深刻道理的故事) 3.理解文题:(出示课题与插图)指名读题。齐读课题。让学生结合插图说题意。引导看图理解:守,守候;株,树桩;待,等待。 4.板书课题:“守”,要“寸”步不离;“株”是形声字,和树木有关;“待”双人旁;“兔”是象形字,短尾巴别忘记。 二、正音通文句,理解文意 1.激发阅读兴趣:你们听过《守株待兔》的故事吗?不过今天我们要读的文言文,是距今2200多年前的韩非所写,出自《韩非子·五蠹》。瞧,虽只有五句话,39个字。要想读好还是不容易的,有信心读好吗? 2.落实读准字音: ( 我会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出示要求: 检查读文。提醒:朗读文言文速度要慢一点。相机正音。重点指导生字字音和多音字“为”。 3.落实读准节奏: ( 我会读: 注意标点,读准停连。 )出示要求: (1)范读引领。读好文言文还要注意标点,逗号、句号停顿时长不同;有的句子没加标点,中间也要停顿。竖起耳朵,听老师读。 (2)自读练习。像老师这样朗读,在句中需要停顿的地方画上停顿符号“/”。 (3)检查读通。老师要请读得最专心的同学读,其他同学在心里读。(出示)重点指导第四句。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4)小结:反复朗读,边读边想也能读准停顿。齐读。 4.落实理解文意: (1)温故知新,自主先学 回顾:学习《司马光》,你用了哪些小妙招理解文言文? ( 理解小妙招:借助注释,大胆尝试。 )出示要求: (2)集中交流,反馈点拨 第一步:组词法学前两句:“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①指名说句意。 ②给“宋”“耕”扩词。确定文中选词:宋国,耕地。 ③交流“耕”字的记法。(出示:耕耒井)“耕”字里面藏图画,看出图就记住了它。 出示古文字:“耕”“耒”“井”;学生从插图找“耒”,出示“井田”图。鼓励学生发现并说出字和图的联系。(“耒”是木头上装齿的农具;“井”在这里指井田。) 学生做手拿“耒”干活的动作,体会“耕”的意思(用农具给田松土)。“耕者”就是———在田里耕种的人,叫农民或农夫。 带着理解读好句子。 出示:理解文意小妙招:给字组词,放进文中。 第二步:展开想象解第三句:“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①组织学生描述读这句话看到的画面。(一只兔子跑得太快撞到了那个树桩上,脖子撞断后死去了。) ②辅助表演:一手握拳做兔表演这一句。点拨:指自己的颈部。 ③带着想象朗读这一句。点拨:听出了你很心疼,心疼什么?(心疼这只可爱的兔子就这么死了,好可惜!)还有不一样的读法吗?指名读。(这只兔子很可笑,是个马大哈,跑步的时候都不看路)如果你是农夫,你会怎么读?(开心,没费吹灰之力就捡了一只兔子,可以大饱口福。) 理解文意小妙招:想象画面,领会意思。 第三步:图文结合学第四句:“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①结合插图说句意。 ②学习“释”。先说记忆方法。“释”作“放下”讲,有很多成语,出示:爱不释手、手不释卷、手不释书。 ③导读:你知道农夫“守株待兔”时的心情吗?读出期待、憧憬的语气。 ④理解文意小妙招:结合插图,不要忘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