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55965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共32张PPT) 初中历史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04-05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5次 大小:987391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七年级,2024,统编,历史,初中,PPT
  • cover
(课件网) 东汉的兴衰 第十三课 课件 时空观念 公元前 221年 公元前209年 公元前 207年 公元前 202年 25年 184年 公元前138年 秦统一六国 陈胜吴广起义 秦朝灭亡 西汉建立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东汉建立 黄巾起义 1.时空观念:了解东汉兴衰的基本脉络,知道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等史实。 2.史料实证、唯物史观:了解“光武中兴”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及其影响;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知道黄巾起义。 3.家国情怀:学习东汉的兴衰史,认识到认识到重视民生等措施是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的重要保障。 学习目标 导入新课 东汉雕塑,被称为“汉代第一俑”,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说唱者表情夸张,仿佛表演正到精彩之处。说唱表演在东汉日臻成熟,并广泛流传于民间。 目录 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东汉中后期政局的动荡 黄巾起义 壹 贰 叁 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壹 西汉衰亡 汉武帝 汉昭帝 汉废帝 汉宣帝 汉元帝 汉成帝 汉哀帝 汉平帝 汉孺子 大兴徭役,重增赋敛,征发如雨……饥馑仍臻[zhēn]。流散冗食,馁[něi饥饿]死于道,以百万数。 ———[东汉]班固《汉书·谷永传》 政治状况:政治腐败,大兴徭役赋税 社会状况:民不聊生,百姓流离失所 汉武帝病逝后,继任皇帝或为幼主,或为昏君,他们依赖外戚,扰乱朝政。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 皇帝的母族、妻族 王莽改制 公元9年,外戚王莽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公元9年,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属’,皆不得买卖。 公元12年 ,王莽下诏 :“诸名食王田 ,皆得卖之”。 一刀平五千 大泉五百,一个 值五百个五铢钱 大泉五十,一个值五十个五铢钱 国宝金匮直万 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涕泣于市道。 ———《汉书·食货志》 王莽改制 东汉建立 公元9年,外戚王莽篡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15年后,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 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 (1)时间: 公元25年 (2)都城: 洛阳 (3)君主: 刘秀(光武帝) 东汉建立 (4)东汉统一:刘秀用了10多年时间削平群雄,完成统一。 为了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领域 具体措施 作用 经济 政治 民族 ①释放奴婢,禁止残害奴婢 ②将荒地和山林给予农民耕种,减免田租 ③减轻刑罚,释放囚犯 增加了劳动力,促进了经济发展, 缓和了阶级矛盾。 合并郡县,整顿吏治 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允许北方各族内迁 缓和民族矛盾,促进民族交融 光武中兴 (1)农业: 使用二牛一人一犁的耕作方法;王景受命治理黄河。 (2)手工业: 发明水排,利用水利鼓风冶铁,提高了冶炼质量;青瓷烧制技术走向成熟。 东汉经济 西汉VS东汉 请回顾所学,归纳“文景之治”与“光武中兴”,谈谈封建社会能够出现治世共同之处及启示。 文景之治 光武中兴 措施 重视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进一步轻徭薄赋:“以德化民”;提倡节俭。 释放奴婢,轻徭薄赋,合并郡县,裁剪官员,惩处贪官污吏;缓和民族矛盾。 影响 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史称“文景之治”。 社会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共同之处与启示 共同之处:都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 启示:统治者要勤政爱民,关注民生。 东汉中后期的政局动荡 壹 皇帝 即位年龄 寿命 和帝 10 27 殇帝 1 2 安帝 13 31 顺帝 11 30 冲帝 2 3 质帝 8 9 桓帝 15 36 灵帝 12 34 少帝 14 14 献帝 9 54 幼主继位 外戚专权 皇帝长大 渴望亲政 宦官专权 依靠宦官 诛杀外戚 皇帝早逝 谁帮忙管理国家? 皇帝身边有谁能依靠? 东汉政治特征: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皇帝幼年即位 东汉中期以后,出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