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第十四课 课件 时空观念 公元前 221年 公元前209年 公元前 207年 公元前 202年 25年 184年 公元前138年 秦统一六国 陈胜吴广起义 秦朝灭亡 西汉建立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东汉建立 黄巾起义 1.时空观念: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对西域的管理等基本事实。 2.史料实证、唯物史观: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结果、意义;知道丝绸之路的相关史实,了解丝绸之路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3.家国情怀:学习张骞、班超等历史人物为报效祖国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 学习目标 导入新课 胡 葱 胡 榴 胡萝卜 胡 瓜 胡麻 胡 椒 胡 荽 胡 蒜 “张骞使西域还,得大蒜、安石榴、胡桃、蒲桃、胡葱、苜蓿、胡荽、黄蓝,可作燕支也。” ———西晋·张华《博物志》 目录 张骞通西域 丝绸之路 汉朝对西域的管理 壹 贰 叁 张骞通西域 壹 西域指的是哪里呢? 两汉时期,人们把今天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 也就是现在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阳关 玉门关 玉门关 阳关 背景 (1)西域社会状况: 小国林立,被匈奴奴役; (2)西汉匈奴关系: 匈奴严重威胁着西汉边境。 材料:汉初西域有36国,后来匈奴征服乌孙、楼兰等小国,“敛税重刻,诸国不堪命”。 ———《后汉书》 材料:汉初西域有36国,后来匈奴征服乌孙、楼兰等小国,“敛税重刻,诸国不堪命”。“至匈奴单于, 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 ———《后汉书》 材料:文景时期,继续与匈奴和亲,并厚予馈赠,但匈奴仍然不断侵犯边境,抢走人畜,毁坏庄稼。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思考:既然西域自然环境如此恶劣,张骞为何还要出使西域? 材料一:匈奴日以骄,杀掠人民甚众。 ———《汉书·匈奴列传》 材料二: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zhī)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 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乃募能使者。 ———《史记·大宛列传》 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最终应募者是谁? 目的 第一次 第二次 时间 目的 意义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公元前138年 率领随从100多人西出长安 被匈奴抓住,扣留10余年 成功逃脱,继续西行 大月氏不愿再与匈奴打仗 归途中又被匈奴抓住 我到家咯! 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 公元前119年 加强汉朝与西域的友好联系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过程 材料:骞初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史记·大宛列传》 张骞精神品质:为国分忧,不忘使命,不畏艰难险阻 思考为什么说张骞出使西域的举动是“凿空”呢? 材料:“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汉书·张骞传》 张骞第一次开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 中原王朝和西域有了第一次官方的友好往来,所以称之为“凿空”。 古代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称为“凿空”。 材料: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虽未达到联合大月氏的目的,但同西域各国建立了联系,知道了许多西域地区的山川、地形、物产、人口、风俗等,此后,汉朝与西域诸国互派使节,互通商旅。 ———《秦汉,一个民族强盛的起点》 材料:没有张骞出使西域,就不会有丝绸之路的开辟。没有丝绸之路的开辟,也就不会有汉朝和西域以及和欧洲文化的交流,所以,通西域的意义十分重大。 ———张岂之 阅读下列材料,概括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 ①促进了西汉与西域间的相互往来,密切了汉与西域的联系 ②为开辟丝绸之路创造了条件,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 贰 “丝绸之路”一词最早来自于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出版的《中国———我的旅行成果》一书中。 在这条交通路线进行的贸易物品中,丝绸是中国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