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考向核心卷 地理(湖北专版) 分值:100分 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长海县位于辽东半岛东侧、黄海北部海域,全县由195个海岛组成,是东北地区唯一的海岛边境县,该县借址普兰店区皮口街道荒芜海岸建设渔业加工园,发展渔产品加工业,下图为两地区域简图。据此完成1~2小题。 1.与皮口街道相比,长海县建设渔业加工园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 A.原料和交通 B.土地和资金 C.土地和交通 D.原料和资金 2.依托资源优势,长海县未来最适合重点发展( ) A.光伏发电 B.海洋捕捞 C.海砂开采 D.休闲渔业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通常有两条路径,即异地城镇化和就近就地城镇化,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空间转移距离的不同。安徽省临近长江三角洲地区,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安徽省城镇化质量和速度都得到提升。2010年前后,安徽省人口流动有较为明显的改变,反映出安徽省城镇化的特点。下表示意安徽省2007—2017年外出半年以上人口流向构成(%)。据此完成3~5小题。 地区 年份 2007 2008 2009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本县其他乡镇街道 10.21 10.13 9.86 16.77 14.50 15.70 15.58 15.42 17.06 17.24 本市其他县区 4.89 4.82 4.89 6.19 6.66 7.04 6.75 8.44 6.32 6.33 本省其他市 6.99 7.34 7.36 8.27 8.42 9.30 9.08 9.10 9.17 8.90 省内流动 22.09 22.29 22.11 31.23 29.58 32.04 31.41 32.96 32.55 32.47 省际流动 77.91 77.71 77.89 68.77 70.42 68.96 68.59 67.04 67.45 67.53 3.与2010年之前相比,2010年后安徽省外出半年以上人口流向的显著变化有( ) ①省内流动占比增多 ②流动总人数减少 ③就近就地城镇化明显 ④县城人口流向乡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安徽省外出半年以上人口流向构成中,造成省际流动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产业转移 B.生态修复 C.落户政策 D.文化习俗 5.2010年后安徽省人口流向改变可能会给乡村振兴带来的影响是( ) A.增加农业占比 B.减少基本农田 C.改善公共服务 D.阻碍文化传承 研究发现,林火可导致东北地区多年冻土发生退化、生态系统演替、地表海拔变化等问题。下图示意稳定气候条件下北方某地区林火后的地表和多年冻土变化轨迹(冬季有积雪覆盖)。据此完成6~7小题。 6.与林地相比,推测禾草的生长环境( ) A.土壤肥力高 B.降水量更大 C.光照更充足 D.物种更丰富 7.林火过后近期的地面海拔( ) A.变低,冻土融化增多,流水侵蚀变强 B.变高,积雪厚度增大,活动层厚度增加 C.变低,积雪层增厚,对地表压力增大 D.变高,表层地温升高,土壤层厚度增加 城郊乡村处于城乡过渡区,受城市和乡村发展的综合影响,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首要地域。徐州市铜山区是典型的城郊地域,伴随工业化、美丽乡村建设等,乡村功能逐渐多元化。下图示意铜山区乡村功能间相互作用类型演化。据此完成8~9小题。 8.关于铜山区乡村功能间相互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2009—2019年农业生产功能与生活保障功能持续存在协调关系 B.2009—2019年农田保护红线使经济发展功能与生态保育功能呈冲突状态 C.2014—2019年美丽乡村建设使生态保育功能与生活保障功能呈兼容状态 D.2014—2019年退耕还林政策使生态保育功能与农业生产功能呈冲突状态 9.针对生态保育功能、农业生产功能与经济发展功能之间的冲突,下列做法可取的有( ) ①近郊发展以家庭农场为载体的体验农业 ②远郊发展以绿色科技为核心的现代农业 ③统筹分类空间用地,优化用地结构 ④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乡村居住条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地下河口”在潮滩(表层淤泥层中有大量生物通道集群分布)地区存在一个由海水与地下水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