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主讲人:苏幕遮 日期:20XX.XX.XX 清明祭先烈 铸牢爱国魂 铭记革命先烈 传承红色基因 前 言 清明节扫墓祭奠先人,寄托哀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大习俗。 为了更好的继承和发扬这一民族传统, 2008年正式将清明节确定为我国的法定节假日。 为了缅怀革命先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传承民族传统,继承革命遗志, 让我们共同踏上被记忆尘封已久的革命道路, 共同追忆那红色足迹! 录 目 01 清明节由来及习俗 02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03 追思缅怀英雄,传承红色基因 04 铭记责任致力中华复兴 第一章 清明节由来及习俗 清明的由来与习俗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的第五个节气。清明是节气,也是节日。 名称的由来: 清明时,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节气的意义: 清明节气,有天朗气清、春耕时宜之意; 节日的意义: 清明节是人们扫墓祭祖、慎终追远的日子。 清明的由来与习俗 介子推割肉救重耳: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没有食物,随臣介子推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汤给重耳喝。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 介子推意外离世: 重耳即位后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同母亲悄悄去绵山隐居了。重耳后来感到羞愧,但绵山过于茂密,为了让介子推出来,重耳放火烧山,没想到最后介子推母子被烧死在柳树下。 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吃生冷的食物,被称为寒食节。后来柳树复活了,称为清明柳;寒食节第二天,就定为清明节。清明节就是这么来的。 清明有很多的习俗,比如郊外踏青、扫墓祭祖、放风筝、吃青团等。 清明的由来与习俗 踏青源自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据《晋书》记载:每年春天,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踏青风俗至唐宋尤盛。 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春秋二祭,古已有之。清明节历史悠久,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 清明习俗: 习俗一:踏青 习俗二:祭祖 习俗三:插柳 习俗四:植树 习俗五:蹴鞠 习俗六:放风筝 习俗七:拔河 习俗八:荡秋千 清明的由来与习俗 吃青团 清明节时,中国南方部分地区有吃青团的风俗,青团又称清明饼、清明粑、艾叶粑粑、艾糍、清明果、艾草糕、清明团子、暖菇包、艾草青团等等;有些是蒸制蒿饼;北方是吃馓子,即油炸面饼;有些是采食螺蛳;还有的是吃鸡蛋、蛋糕等。 山东即墨吃鸡蛋和冷饽饽,莱阳、招远、长岛吃鸡蛋和冷高粱米饭,据说不这样的话就会遭冰雹。 在浙江湖州,清明节家家裹粽子,可作上坟的祭品,也可做踏青带的干粮。在闽南侨乡,清明时必做一些糕、粿和米棕,在清明节前后让家人食用。 第二章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纪念 先烈 感恩 思源 珍惜 今天 共创 明天 革命先烈们,为了人民的幸福、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英勇战斗,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永远长眠于我们脚下的这片热土。他们用殷红的鲜血,书写了爱国主义最壮丽的诗篇!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是民族的骄傲! 回忆烈士们的英勇事迹来缅怀他们。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纪念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纪念碑。纪念碑总高37.94米,碑座分两层,四周环绕汉白玉栏杆,下层座为海棠形,上层座呈方形,台座上是大小两层须弥座,下层须弥座束腰部四面镶嵌着八块巨大的汉白玉浮雕,分别以“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为主题。 人民英雄纪念碑 1948年5月25日,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任爆破组组长,连队突然遭敌猛烈火力的封锁。董存瑞挺身而出,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