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绝密★启用前 马鞍山中加双语学校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试题 生物学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 题卡指定位置。 3.答题卡不要折叠、损坏,不得在答题卡上涂写与考试无关的信息:考试结束,只上交答题 卡。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一个种群不是简单个体的累加,而是一个能够自我调节、动态变化和发展的有机整体。下 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死亡率高的种群,种群数量就小 B.性别比例是所有种群都有的特征 C.年龄结构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D.种群密度调查要考虑气候变化的影响 2.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运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若部分个体身上的标记物脱落,则所得到的种群密 度数值偏大 B.运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所做标记应当醒目,以便再次捕捉 C.计数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取其最大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算值 D.运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 3.热带雨林中某种鳞翅目昆虫的幼虫以植物甲的叶片为食。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植物甲 产生的某种毒素抵制了该种昆虫的取食,该种昆虫也相应地产生解毒物质,避免自身受到伤 害,二者之间形成了复杂的相互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甲产生的毒素对该种昆虫造成了选择压力 B.该种昆虫的捕食不利于植物甲种群的发展 C.该种昆虫和植物甲之间相互影响、协同进化 D.水分是影响该种昆虫种群数量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4.某实验小组研究了当地甲、乙两种动物当年(N1)和一年后(Nt+1)的种群数量之间的 关系,并绘制出如图所示相关曲线,其中直线p表示Nt+1=Nt。已知甲动物活动能力较强, 乙动物身体较小,活动能力较弱。不考虑迁入、迁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一般采用样方法调查乙种群密度 个种群数量N) B..P B.甲种群数量在A~B段上升,BC段下降 C.F点时的乙种群数量可能达到了K值 D.A点时,甲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 种群数量 5.图表示某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 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种 驾K2 时间 时间 时间 ① ② ④ A.若图①所示为海洋生态系统中某鱼类的种群,则点后的变化可能是由于大量放养该 种鱼 B.若图②所示为某发酵罐中酵母菌的数量,则b点后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增加了营养供应 C.图③中c点后种群个体的数量变化反映出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D.图④曲线可用于指导海洋渔业生产中的捕捞活动 6.研究表明,某些植物母株周围会积累对自身有害的病原菌、昆虫等,从而抑制母株附近 自身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下列现象中,不能用该假说合理解释的是( A,我国农业实践中采用的水旱轮作,可减少病虫害发生 B.鸟巢兰种子远离母株萌发时,缺少土壤共生菌,幼苗死亡 C.中药材三七连续原地栽种,会基发病虫害导致产量降低 D.热带森林中的树木种子和幼苗在距离成年树木较远的地方生长得更好 7.环境污染、栖息地破坏或其他干扰导致形成了具有一定距离的生境斑块,使得一个较大 的生物种群被分割为许多小的局域种群,小的局域种群随时都有可能发生随机性灭绝。个体 在生境斑块之间的迁移,能使那些还没有被占据的生境斑块内建立起新的局域种群。集合种 群即生境斑块中局域种群的集合,一个集合种群若要长期生存,各局域种群之间的迁入率必 须大于各自的灭绝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境斑块隔离程度过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