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58810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教案)-【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日期:2025-04-0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3次 大小:3552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课堂,核心,同步,新课标,无忧,13课
  • cover
基于2022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八年级下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科目 历史 年级 八年级 课型 新授 授课人 课题 第13课 香港与澳门回归祖国 课时 1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的第2课,在教材位置上占据着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它上承近代中国屈辱外交史,下启祖国统一大业新征程。教材通过详实资料,阐述香港、澳门问题由来,展现中国共产党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不懈努力。本课包括“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以及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三个子目,旨在让学生了解回归背景、过程及重大意义,培养学生时空观念与历史解释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情怀。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历史知识基础,对中国近现代史有初步了解,这为学习香港与澳门回归祖国提供了认知前提。他们在过往学习中积累了一定的分析和归纳能力,能对简单历史事件进行思考。在认知能力上,八年级学生正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香港、澳门回归这一主题,包含诸多复杂历史背景与政治理念,需要教师充分引导学生学习本课。在情感态度方面,八年级学生爱国情感逐渐强烈,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是极具感染力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能引发学生强烈共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探索这段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知道“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意义。 基于2022年新课标设置教学目标: 1.简要的了解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知道“一国两制”的内涵,知道“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意义,了解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时空观念) 2.通过问题思考、合作探究、材料分析,认识“一国两制”的正确性和可实践性,理解“一国两制”具体内容和意义,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自主建构的能力。(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通过香港、澳门回归盛况的视频再现,感受当时的氛围,理解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维护祖国统一,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家国情怀) 四、教学重点 理解 “一国两制” 伟大构想及其在港澳回归实践中的成功运用。 五、教学难点 “一国两制” 的重要意义,体会港澳回归背后复杂国际关系与中国综合国力提升的关键作用。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表格法、多媒体教学法。 七、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材料分析、小组交流。 八、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复备 (一) 新课导入 出示高清实录,清全体同学一起重温那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并且一同学习第13课《香港与澳门回归祖国》。 观看视频,准备步入本课学习。 以高清实录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 新课讲授 壹·难忘沧桑岁月愁———港澳问题的由来 1.香港问题的由来 【引导】出示英国侵占香港示意图,引导学生思考:结合英国侵占香港示意图,简述英国是怎样一步步占领整个香港地区的。 【回答】①1842年《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②1860《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③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新界(租期99年)。 首先知道香港问题由来,为学习香港回归作铺垫。 澳门问题的由来 【引导】出示历史地图、时间轴。请学生结合以下材料,回顾澳门问题的由来? 【回答】①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曝晒水浸货物,强行进入澳门。②1557年,葡萄牙通过贿赂明朝官员,取得在澳门的定居权。③1851年,葡萄牙人侵占氹仔岛。④1864年,葡萄牙人侵占路环岛。⑤1887年《中葡会议草约》和《北京条约》规定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 知道澳门问题的由来,为了解澳门回归打好基础。 台湾问题的由来 【引导】继续出示历史地图、时间轴,请学生结合以下材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