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58811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课件)-【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日期:2025-04-0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3次 大小:3946453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课堂,核心,同步,新课标,无忧,13课
  • cover
(课件网) 新课导入———高清实录,重温那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 第一篇: 难忘沧桑岁月愁———港澳问题的由来 第二篇: 伟大创新促回归———一国两制的提出 第三篇: 举国欢庆港澳归———香港澳门回归 第四篇: 港澳繁荣创辉煌——— 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 学习目标 1 2 3 简要的了解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知道“一国两制”的内涵,知道“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意义,了解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时空观念) 通过问题思考、合作探究、材料分析,认识“一国两制”的正确性和可实践性,理解“一国两制”具体内容和意义,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自主建构的能力。(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通过香港、澳门回归盛况的视频再现,感受当时的氛围,理解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维护祖国统一,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家国情怀) 1.香港问题的由来: 1842年《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 1860《北京条约》 割让九龙半岛 1898《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租借新界(租期99年) 思考:结合英国侵占香港示意图,简述英国是怎样一步步占领整个香港地区的。 2.澳门问题的由来: 澳门半岛 氹仔岛 路环岛 1553年 1557年 1851年 1864年 1887年 1887年《中葡会议草约》和《北京条约》规定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 1864年,葡萄牙人侵占路环岛。 1851年,葡萄牙人侵占氹dang^4仔岛。 1557年,葡萄牙通过贿赂明朝官员,取得在澳门的定居权。 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曝晒水浸货物,强行进入澳门。 3.台湾问题的由来: 台 湾 福建 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郑成功收复台湾 《马关条约》割给日本 1624年 1895年 1949年 1662年 1945年 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归 国民党败退台湾,台湾长期与祖国大陆分离。 香港、澳门属于外交问题、台湾问题是我国内政。 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曾提出收回九龙租借地的问题,和会主席、法国总理克里蒙梭借口中国提案“不在和会权限范围之内”,予以否决。 在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明确提出了废除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的奋斗目标。由于社会和个人的原因,孙中山没有完成收回香港澳门的历史使命。 在开罗会议上,蒋介石借此机会向英方提出收回香港的要求。丘吉尔蛮横回复:“不经过战争,休想从英国拿走任何东西!” 思考:近代中国政府在不同时期试图收复香港、澳门,结果都失败,说明了什么问题? 弱国无外交,国力强盛是外交的后盾! 材料 “解决台湾、香港问题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非和平方式,一种是和平方式。非和平方式,或者说武力解决问题,总是不好的。怎样能用和平方式解决问题呢?这必须充分照顾到香港和台湾的历史和实际情况。 ———邓小平 武力方式 和平方式 和为上策 思考:新中国解决港澳问题的途径有哪些?不同的方式有什么结果? 1)伤害港澳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影响中英、中葡关系的正常发展。 有利于保持港澳地区的稳定,促进其经济的繁荣;更符合人民的心愿;不影响中英、中葡关系。 1.提出: 我们提出的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一个中国,两种制度。香港问题也是这样。 ———邓小平:《稳定世界局势的新办法》(1984年) 思考:一国两制是谁提出来的?最早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的? 邓小平 台湾问题 2.含义: 一国 两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 大 陆 港澳台 实行 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保留 前提和基础 主体 补充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 “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分为两点。一是必须坚持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二是尊重和承认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现实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