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59142

6.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说课稿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日期:2025-04-03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3次 大小:7137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政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中
  • cover
****说课比赛 6.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高级中学校 政治组: 说课时间: 指导教师: 说课标 本框对应的是《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的内容要求: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解释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 说教材 本课内容是统编教材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六课的第二框题,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通过学习本课,认同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制度,增强制度自信。 说学情 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及日常见闻,高一学生已经了解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知道应该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明白我国各民族之间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对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一定程度的认识。 高一学生已基本具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在论证知识的深度和总结知识的广度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优越性等方面理解不够全面到位,对于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缺乏深入的思考和深刻的认同。 教学目标 通过对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和延伸材料的分析,了解我国国情和民族格局特点,了解我国宪法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规定,认识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制定与实施的原因,增强对我国政治制度和民族政策的认同。 通过丁真的视角感受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历史巨变,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感悟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认识其独特优势,树立制度自信,认同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与相关法律规定。 通过课堂中“我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奉献青春之力”的模拟活动,增强学生参与民族事务讨论、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感,积极参与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实践活动,为构建和谐民族关系贡献力量。 说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依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是国家法律法规和课程标准的规定性要求,又是当前民族工作的现实需要。 教学难点 难点: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依据:知识内容较为复杂,涉及历史、法律、政策、文化等多个层面,学生需要深入理解其内涵和实际意义。 说教法、学法 教法:1、议题式教学法 2、情境教学法 学法:1、体验式学习法 2、合作交流法 说设计思路 指导思想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伟大创举。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增强对这一制度的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要引导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就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设计立意 本课紧密结合社会实践,通过灵活生动的情境以及富有思维含量的议题在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设计中,坚持“课程内容活动化”,开展议题式活动课教学,以活动的形式,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情境设计符合教学逻辑和学生认知规律的议题,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或探究合作解决所议之题,在“议学中”展开本课内容的有效学习。帮助学生提高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 说教学过程 议题:石榴花开何以绽放多彩中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