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916年—1368年) 课标要求:掌握辽宋夏金元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及思想文化的发展情况;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影响;认识这一时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新变化。 目录 经济的发展 一 社会的变化 儒学的复兴 二 三 四 文学艺术和科技 宋墓壁画《夫妻对坐宴饮图》 一、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 思考: 相较于唐,宋朝的疆域已经大大缩小,但人口却迅速增长,数倍于唐,怎么养活这么多人? 唐 南宋 6月种水稻 11月收获 水稻收获后种麦,来年5月收获 “帝以江、淮、两浙稍旱,水田不登,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分给三路为种,……稻比中国者穗长而无芒,粒差小,不择地而生。” ———《宋史》 (一)农业 (1)耕作制度:稻麦复种制(一年两熟或三熟) 在南方普及 (2)高产作物引进:越南占城稻 北宋自越南引进的良种 占城稻(早熟、耐旱) 影响:土地的利用率提高,粮食产量增加,人口增多 1、粮食作物 一、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 2、经济作物 茶树 南方各地普遍种植 (1)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蚕户茶园户、花户、果农、蔗农等) (2)棉花种植:始于宋朝,元朝推广, 南方普遍 影响: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 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一、经济的发展 3、土地政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 “今天下之田,已为豪民所私矣”。 “(本朝)不抑兼并,富者连我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 。 两税法“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占田越多者就要相应交纳越多的税额 宋朝 不抑兼并 所谓“田制不立,不抑兼并”,本质是,承认并保护土地私有产权的合法性及土地的商品化,允许流转买卖,国家不再加以干预,甚至国家也参与其中。 (一)农业 一、经济的发展 4、土地经营方式:宋代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 (2)影响: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弱化。 (1)定义:地主把土地出租给佃农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称为租佃土地经营方式,地主与佃农之间形成了租佃关系。 农业发展 粮食增加 人口增加 种植经济作物 多余劳动力 手工业发展 原料 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关系 (二)手工业 原料 一、经济的发展 8 行业 发展概况 影响 制瓷业 矿冶业 印刷业 棉纺织业 ①北宋五大名窑:定、官、汝、钧、哥 ②元:新型彩绘瓷器青花瓷和釉里红 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 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①矿冶业在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②都城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 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发展迅速,雕版印刷为主 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 (二)手工业 ①宋朝兴起 ②元朝:黄道婆革新推广技术 棉布逐渐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汝窑 定窑 钧窑 官窑 哥窑 景德镇 青花瓷 釉里红 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煤), 无一家燃薪(木柴)者。 到1078年,北宋生铁年产量已经达到7.5到15万吨,这一产量是1640年英国本土生铁产量的两倍半至五倍。 --【美]罗伯特·哈特威尔《北宋中期中国铁与煤工业的革命》 宋人的知识产权意识(初显): 宋代的出版商在刊印书籍时,通常要印上版权页--“宋人刻书,于书之首尾或序后、目录后,往往刻一墨图记及牌记”这个“牌记”,载有出版人、刻书人、出版日期、版权声明等信息,类似于今日书籍的版权页。 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农业、手工业), 中原农耕文明向周边扩展 一、经济的发展 (三)商业———商品经济繁荣 人口增加 种植经济作物 多余劳动力 产 品 手工业发展 原料、产品 农业发展 粮食增加 商业发展繁荣 原料 劳动力 原料 商业发展与农业、手工业的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