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二节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A组必备知识基础练 低层大气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其中氮气和氧气为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也在改变着大气的成分,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据此完成第1~2题。 1.大气中含量虽很少,却对天气变化影响很大的物质是( ) A.水汽和臭氧 B.水汽和固体杂质 C.氩和氖 D.二氧化碳和臭氧 2.近些年来,雾霾天气出现频率越来越高,空气质量逐渐恶化。雾霾出现频率增加是由于人类活动改变了大气组成中的( ) A.水汽比重 B.固体杂质含量 C.有害气体成分 D.干洁空气成分 [2024四川成都高一期中]2019年10月5日2时51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十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图,据此完成第3~4题。 3.“高分十号”卫星升空过程中( ) A.依次经过臭氧层、平流层和对流层 B.经过C层时,大气对流运动显著 C.经过A层时,有若干电离层 D.太阳辐射越来越强 4.B层气温( ) A.随高度升高而升高,是因为臭氧吸收紫外线 B.随高度升高而升高,是因为二氧化碳吸收紫外线 C.随高度升高而降低,是因为海拔升高气温降低 D.随高度升高而降低,是因为臭氧浓度降低 2023年6月4日,“神舟十五号”载人航天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圆梦乘组”平安凯旋。据此完成第5~6题。 5.“神舟十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在返程中气温变化规律可能是( ) A.递减→递增→递减 B.递增→递减→递增 C.递增→递减→递增→递减 D.递减→递增→递减→递增 6.“神舟十五号”返回舱表面类似“烧焦”的痕迹,与其成因类似的是( ) A.流星 B.极光 C.彗星 D.磁暴 无动力翼装飞行是指运动员穿戴着拥有双翼的飞行服装和降落伞设备,从飞机、热气球、悬崖绝壁、高楼大厦等高处一跃而下,用肢体动作来掌控滑翔方向,用身体进行无动力空中飞行的运动,在到达安全极限的高度后,打开降落伞平稳着落。无动力翼装飞行进入理想飞行状态后,飞行时速通常可达到200千米/时,翼装飞行的滑翔比约3∶1,即在每下降1米的同时前进约3米。据此完成第7~8题。 7.当运动员在中纬度30千米高空下降时,下降到对流层,滑行的水平距离约( ) A.18千米 B.33千米 C.48千米 D.57千米 8.运动员在下滑过程中,感觉到水平滑行距离比理论值偏大,可能进入了( ) A.高层大气 B.平流层 C.电离层 D.对流层 9.下图为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上图中,臭氧主要分布在 (填字母)层,请说明其主要的作用。 (2)图中A层为 层,请分析该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原因。 B组关键能力提升练 研究表明,对流层顶高度与对流活动强弱密切相关。读下表,完成第10~11题。 青藏高原对流层顶气压的月平均变化 月份 1 2 3 4 5 6 对流层顶气压值/hPa 170 173 152 130 108 104 月份 7 8 9 10 11 12 对流层顶气压值/hPa 95 98 108 118 125 152 10.青藏高原地区春季对流层顶高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温快速回升 B.植被覆盖率提高 C.大气降水增多 D.冷空气势力增强 11.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最小的月份是( ) A.5月 B.7月 C.12月 D.2月 雨幡洞云是一种奇特的天气现象(如下图),薄薄的云层出现一个空洞,一缕缕“云丝”似乎从洞中心部分落下,犹如“空中水母”。专家解释,这是由于大气层中存在低于0 ℃而仍然保持液态的过冷液滴,受飞机飞行产生扰动而产生云洞,据此完成第12~13题。 12.过冷液滴没有凝结成冰晶的原因,可能是该区域空气中缺少( ) A.水汽 B.低温环境 C.凝结核 D.低压环境 13.发生雨幡洞云的云层温度较低,是由于( ) A.距离太阳较远 B.距离地面较远 C.距臭氧层较远 D.距电离层较远 14.阅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