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第13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 祖 国 (1)通过地图展示港澳被侵占的过程,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所学的内容,总结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的由来,培养学生的初步归纳能力。(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引导学生分析“一国两制”的含义;通过中英两国艰难的谈判,感知港澳问题解决的不易;通过分析史料,理解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原因和意义,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了解港澳现状,认识“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3)通过了解近代中国香港和澳门被殖民者侵占到我国成功地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历程,认识到只有强大的国家才能实现祖国统一,进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 学习目标 目录 CONTENTS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一国两制”的构想 第一篇章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一)背景 1.香港问题的由来 新界 九龙司地方一区 香港岛 九龙 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42年《南京条约》 英国租借新界,租期99年 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1860年《北京条约》 英国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一)背景 2.澳门问题的由来 1553年 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1573年 葡萄牙殖民者获得了在澳门的租借居住权,但澳门领土主权仍属中国(每年500两白银) 1849年 葡萄牙关闭澳门的中国海关,停止向清政府缴纳地租,武力强占澳门 1887年 《中葡和好通商条约》确认葡萄牙“永居管理澳门”的权力,中国丧失对澳门的管理权 葡萄牙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一)背景 3.台湾问题的由来 台 湾 福建 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郑成功收复台湾 《马关条约》割给日本 1624年 1895年 1949年 1662年 1945年 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归 国民党败退台湾,台湾长期与祖国大陆分离。 香港、澳门属于外交问题、台湾问题是我国内政。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一)背景 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曾提出收回九龙租借地的问题,和会主席、法国总理克里蒙梭借口中国提案“不在和会权限范围之内”,予以否决。 在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明确提出了废除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的奋斗目标。由于社会和个人的原因,孙中山没有完成收回香港澳门的历史使命。 在开罗会议上,蒋介石借此机会向英方提出收回香港的要求。丘吉尔蛮横回复:“不经过战争,休想从英国拿走任何东西!” 思考:近代中国政府在不同时期试图收复香港、澳门,结果都失败,说明了什么问题? 弱国无外交,国力强盛是外交的后盾!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二)“一国两制” 1.提出 阅读材料,思考邓小平针对统一问题提出了怎样的伟大构想? 1 2 “解决台湾、香港问题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非和平方式,一种是和平方式。非和平方式,或者说武力解决问题,总是不好的。怎样能用和平方式解决问题呢?这必须充分照顾到香港和台湾的历史和实际情况。” ———邓小平 “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邓小平文选》 2 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分为两点。一是必须坚持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二是尊重和承认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现实状况,其生活方式不变,在全国范围内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和平共处,共同促进经济、文化发展。 ———邓小平 (二)“一国两制” 2.内容 一国 两制 一个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两种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大陆) 资本主义制度(港、澳、台) 前提和基础 主体 补充 坚持社会主义 制度不动摇 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