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3《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用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了一个新疆孩子渴望到遥远的北京城,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一个北京的孩子心系遥远的边疆,迫切想去天山看雪莲。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了解外面世界的美好愿望。 我国幅员辽阔,作者选取“北京”和“新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旨在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山河的向往与热爱之情。 本课教学重点是积累偏正结构的短语,读好带有感叹号的句子。难点是指导学生写下自己的愿望,并能与同学交流。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祖国的伟大,产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语言运用:积累与运用偏正结构的短语。和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的愿望是什么,激发学生的表达愿望,还可以把说的写下来,尝试进行简单的书面表达。 思维能力:能将文字和画面对应起来,通过图文结合进行理解。 审美创造:感受到祖国河山的美,产生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及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反复练读,读顺句子,读好带有感叹号的句子。 借助视频、图片,了解“雄伟、壮观、遥远”等词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教学过程 01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让我们再次走进《我多想去看看》。学生齐读课题。(注意读准轻声,注意停顿,读出强烈的愿望。)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题中的“我”是指谁呀? (新疆的小朋友、北京的小朋友) 3.他们有什么愿望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新疆小朋友的愿望吧! 02学习第一自然段 —了解“我”想去北京的美好心愿。 1.自读课文第一段 ①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注意读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长句子多读几遍。想一想新疆小朋友的愿望是什么? ②检查反馈。指生读第一小节。(相机正音。重点留意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2.读中理解新疆小朋友的愿望。 ①先读再找。新疆小朋友的愿望是什么?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用直线画下来。新疆小朋友是如何知道北京的? ②学习“告” ③学习“弯弯的小路”并进行拓展。 ④介绍“遥远” ⑤遥远的北京有什么吸引着新疆小朋友呢? 雄伟的天安门(通过图片理解雄伟,读中感受) 看升旗仪式的视频,感受壮观的升旗仪式。 ⑥出示三个句子,朗读并思考———你最喜欢哪一句? (对比中感受新疆小朋友想去北京的强烈愿望) ⑦师生合作读,读出新疆小朋友的美好愿望 3. 总结学法 ①读(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 ②画(画出新疆小朋友想去新疆看什么?) ③说(说出新疆小朋友的愿望?) 03精读读第二自然段,迁移学习。—了解“我”想去新疆的美好心愿 1.请同学们按照学习第一自然段的方法,了解北京小朋友的愿望 ①读(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②画(画出北京小朋友想去新疆看什么?) ③说(说出北京小朋友的愿望?) 2.自学(2-3分钟) ①新疆有什么吸引着北京的小朋友呢? (引导得出美丽的天山,洁白的雪莲) 图片出示天山和雪莲,感受新疆的美。 ②难怪北京的小朋友说--(引导得出) 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③请两位学生带着感情读一读两个小朋友的愿望。 3. 通过“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拓展出祖国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对祖国各地的向往之情。 这两句“我多想去看看”让我们听出了北京小朋友的美好心愿,那遥远的新疆,可不仅仅只有这些,你瞧,在新疆有“西伯利亚的眼泪“之称的喀纳斯湖,湖水晶莹剔透,与周围雪山、原始森林相映成趣。此刻你们想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在新疆还有五彩缤纷,状如彩色古堡、怪兽、峰丛等奇特造型的彩色丘陵地貌。此时你们想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当然,除了新疆之外,在西藏还有巍峨雄伟的布达拉宫,在大西北有广阔无垠的青春牧场,在海南有椰林碧海,在江南有明月醉荷花。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多么美丽,让我们无比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