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63277

6.2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课件(共35张PPT内嵌视频)湘教版(2024)地理八年级下册

日期:2025-04-04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3次 大小:25371615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内嵌,八年级,地理,2024,教版,视频
  • cover
(课件网) 第六章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6.2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通过学习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学生能够理解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经济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到人类活动如何影响地理环境,以及地理环境如何反过来影响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经济发展。从而培养学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形成人地协调、和谐共生的观念。 人地协调观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地图、图表等直观材料,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东北地区人口与城市的空间分布规律。这有助于学生形成空间概念,提高空间定位能力和空间分析能力。学生能够根据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相互关系,进行空间推理和判断。 空间思维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形、气候、河流、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这些因素是如何综合作用影响人口分布的,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动态地看待地理问题,分析地理事物的成因、演变和影响。 综合思维 地理实践力是指学生在地理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行动能力和品质。在东北地区人口与城市分布的学习中,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社会调查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地理现象。这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的地理知识应用于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地理实践力 综合素养 1 2 人口分布 城市分布 目录 人口分布 第一章 活动 计算2020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人口密度分别是多少。 议一议,与2010年相比,2020年东北地区人口减少的原因有哪些? 2020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人口密度分别约是70人/千米2,129 人/千米2和 290人/千米2。 东北地区经济发展较为缓慢,人口外迁多,人口自然增长率也不断降低。 活动 读图6-18,说一说,东北地区人口密度大于100人/千米2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哪里?想一想,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东北地区人口密度大于100人/千米2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部的平原地区。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地理位置(如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气候(如气温、降水)、河流、交通运输条件、工业与城市分布、经济发达程度、资源分布状况等。 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人口多,工业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人口多,其中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人口较为稠密。 相比之下,山区人口偏少,黑龙江省北部山区人口密度在10人/千米2以下,属于人口相对稀疏的地区。 东北地区人口分布不均匀。 阅读 闯关东 东北地区有关东、关外之别称。这里的“关”指的是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的山海关。闯关东是指中国近代史上华北地区的农民向东北地区的移民过程。19世纪初,黄河下游出现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而当时的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大部分土地尚未开垦。迫于日益沉重的生活压力,受灾农民不顾禁令 (清朝政府为禁止汉人进入满洲“龙兴之地”垦殖而颁布的禁关令),冒着被惩罚的危险,陆续“闯”入东北。闯关东造成了东北地区人口的急剧增长。 东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区之一。 主要少数民族有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等。 鄂温克族 蒙古族 回族 阅读 旗袍与旗装 旗袍是中国女性特色服饰之一,源于满族女性传统的旗装。满族先民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为适应当地的寒冷气候,选择了保暖性较好的旗装作为日常服饰。民国时期,对旗装进行改进,形成了旗袍。 活动 读图6-6、6-20,完成下列任务。 “鄂伦春”一词有两种含义,即“使用驯鹿的人”和“山岭上的人”。找出鄂伦春族的分布地区,解释导致这种分布的主要原因。 鄂伦春族主要分布在北部山区(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 历史上,鄂伦春族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