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漳州一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考 生物科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0题,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调查法是研究种群和群落特征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调查种群密度,可帮助监测和预报农林害虫的情况 B.调查发现某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就会越来越大 C.调查某片菜地某种蜗牛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D.利用土壤小动物避光和避热性,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 2.某些鱼类具有洄游的习性,根据洄游的目的可划分为生殖洄游、索饵洄游和越冬洄游。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越冬洄游受非密度制约因素的影响 B.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种鱼洄游途经某地时的种群数量 C.鱼类洄游过程中可能同时存在物理信息和化学信息的作用 D,研究鱼类洄游规律,有利于制订鱼类繁殖保护条例,促进渔业生产 3.图1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中酵母菌数量变化情况。图2 为将酵母菌培养液稀释100倍,用血细胞计数板(1mm×1mm×0.1mm)计数时,得到的一 个中方格中酵母菌分布情况(其他中方格酵母菌平均数与此近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酵母菌数量 小格 中格(双线边) b 酵母细胞 培养时间天 图1 图2 A.图1中曲线de段下降可能与营养物质的消耗、p的改变等因素有关 B.取样时为了计数准确,培养液要摇匀,计数过程中死菌、活菌全部进行计数 C.制片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用滴管在其边缘滴加培养液 D.由图2可知,此时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密度约为5×10个/mL 4.诗歌词赋等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关于生物学知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不同物种间的竞争关系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起关键作用的是分解者 C.“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体现了生物群落次生演替的过程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里有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高二年生物科试卷第1页共8页 5.地球上的自然资源、人类的生存空间都是有限的,世界人口的急增长、经济的迅速发 展,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压力,并引发了诸多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下列相 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人均生态足迹小 B.生活方式不同会导致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 C.臭氧层破坏不是导致雾霾、酸雨频发的主要原因 D.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稳态造成严重威胁 6.在群落中,不同物种各自生活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下图表示在、b两个生态系统中 3个物种的生态位宽度,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位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角色 物种 物料 物种物种物 B.T值越大,代表物种可利用的资源越丰富 C.同一群落中不同物种的生态位不完全相同 D.生态系统a中物种间的竞争比b中更剧烈 资源状态 资酒状态 7.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 (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与乙之间存在反馈调节,以维持其相对稳定 128001 机2400 B.若乙的数量增加,短时间内会引起甲、丙数量增加 物2000 31600 C.若乙大量捕食甲,短时间内会降低甲种群的丰富度 nt1200 800 D.若丁的数量发生变化,则不会影响乙的环境容纳量 0甲乙丙丁 8.调查2公顷范围内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鼠,第二次捕获45只 鼠,其中有标记的鼠15只。标记物不影响鼠的生存和活动并可用于探测鼠的状态,若探 测到第一次标记的鼠在重捕前有5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该段时间内有 鼠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则该区域该种鼠的种群密度约为最接近 A.150只/公顷 B.135只/公顷 C.68只/公顷 D.75只/公顷 9.图1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碳循环的过程,图2是该生态系统中鼠摄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