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64850

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25张ppt+3个内嵌视频)

日期:2025-04-04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3次 大小:6969706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政治,视频,内嵌,ppt+3,25张,必修
  • cover
(课件网) 看视频并思考: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什么?新中国成立,是否意味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呢? 导入新课 :中国当时处境如何?应该何去何从? 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社会主义革命(1949年—1956年) 01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第二框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课程标准与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理解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学习目标 1.明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2.理解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3.把握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时间、标志和重大意义。 看视频,思问题: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意义。 1.改造的时间:1949年~1956年(过渡时期) 特别提醒: 所谓“过渡”是指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此时中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而不是社会主义社会。 第一阶段:国民经济恢复期,完成民主遗留问题时期。 (1949~1952年底)“镇反”“三反” “五反” 第二阶段:实际的过渡时期(1953~1956) “一五”计划 过渡时期 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起: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止:1956年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一内容概括为:“一化三改” 2.怎样改造?———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 人世间的美好梦想,都是通过劳动实现的;生命里的一切辉煌,都是通过劳动铸就的。今天,我们国家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广大劳动人民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换来的,中国人民用实干精神创造了今天的辉煌。 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改造前性质 农业 个体农民私有制 手工业 个体手工业私有制 资本主义工商业 资本主义私有制 改造方式 农业合作社 手工业合作社 公私合营 改造后性质 社会主义集体公有制 社会主义集体公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成为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3.改造成什么样?———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 情境:社会主义改造,历史必然的社会变革 新中国之初,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国家已经掌握了重要的工矿企业、铁路、银行等国民经济的命脉。 新中国之初,民族资产阶级有为新中国建设服务的意愿,党可以通过“利用、限制、改造”的正确政策,最终引导他们走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新中国之初,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但分散、脆弱的农业个体经济既不能满足工业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又有两极分化的危险。 1950年,中国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条约第五条规定: “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 探究:结合议学情境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改造是历史必然的社会变革”。 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1)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为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经济条件) (2)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为社会主义改造积累了重要经验) (3)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为社会主义改造提出了迫切要求) (4)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