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9课《鱼我所欲也》练习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 【乙】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①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②。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节选自《孟子》 注:①乘:古代用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诸侯国的大小以兵车的多少来衡量。②餍:音yàn,饱,满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②蹴尔而与之 ③万钟于我何加焉 ④苟为后义而先利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②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 3.如下,请用斜线(/)给下列句子断句。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4.结合甲乙选文内容,请简要说明孟子在文中的主张。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 曾子①衣弊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②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注释:①曾子:名参,儒家代表人物。②致邑:给一座城。 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死亦我所恶 ②故患有所不辟也 ③曾子衣弊衣以耕 ④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6.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而不知人之乐 B.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请以此修衣 C.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参之言 D.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先生非求于人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8.甲文的观点是 ,乙文曾子不接受施舍的原因是 。(用原句回答)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小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