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65071

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 期中复习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共38张ppt)

日期:2025-04-27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3次 大小:130657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政治,法治,统编,ppt,38张,必修
  • cover
(课件网) 【宏观把握】 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第七课 治国理政基本方式 第九课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我国法律 发展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 新中国法治 建设的成就 原则 总目标 法治国家 法治社会 法治政府 科学立法 公正司法 严格执法 全民守法 我国法治 建设的历程 追根溯源—why 把握当下—how 明确目标—what 展望未来—how 核心 前提 关键 防线 基础 目标 主体 基础 高一政治期中考试复习 必修3 政治与法治 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 【课程标准解读】 高考评价体系与课标要求 必备知识  考什么 1.理解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内涵。 2.理解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意义。 3.明确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措施和要求。 4.良法方能善治;建设法治政府不是减少政府职能。 1个基本观点:坚持宪法法律至上。 1个统一: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3个内涵: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内涵。 3个意义: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意义。 3个要求: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措施要求。 怎么考 分别以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情境,考查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基本内涵、意义和要求,或综合法治中国建设的素材进行综合考查(注意多主体复杂情境命题),培育考生法治意识。 【知识结构】 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 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 法治社会 目标 主体 基础 总要求 具体内容(3个) 特征(4个) 含义 法治国家内涵 建设法治国家 意义 总要求 具体措施(6个) 法治政府内涵 建设法治政府 意义 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智能高效、廉洁诚信、人民满意 法治社会内涵 建设法治社会 具体措施(4个) 意义 信法、守法、用法 【考点精讲】 考点1 法治国家 1.法治国家的含义 2.法治国家的特征 ①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国家。 ②意味着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开展。 ③意味着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①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法治的根本原则 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即宪法法律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 ②坚持良法之治———法治的前提和基础 标准:a.良法应内容合理,符合社会和人民的需要,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合理性)b.良法应体系完备、规范系统、类别齐全、协调统一。(完备性)要求: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③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法治的精髓所在 公民权利的具体内容:人身权、财产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等。 原因: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 要求:公民的权利和尊严应得到法律的确认,并通过执法和司法加以保障。 ④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对国家权力的制约 措施:通过完善的法律制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 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监督权等,国家的各项权力都必须在法律之下运行 (1)按国家机关与非国家机关监督分类: (2)按民主与法制监督分类 (3)按行政系统内部与外部监督分类 国家机关 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上级政府、审计部门、下级政府),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人大),国家监察机关的监督(监察委)、司法机关的监督(法院、检察院) 非国家机关 中国共产党的党内监督(纪委),人民政协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 民主监督 人民政协、社会与公民的监督 法制监督 国家权力机关、监察机关、司法机关的监督;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 行政系统内部监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