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65103

7.1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3(共25张ppt+2个内嵌视频)

日期:2025-04-07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2次 大小:5224920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必修,视频,内嵌,ppt+2,25张,政治
  • cover
(课件网) 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第九课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 科学立法 法治社会 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 为什么 是什么 怎么做 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第一框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第一目 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 第二目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法治建设的理论基础 第三目 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原始社会有婚姻制度吗?由此说说法律是怎么产生的? 封建社会为什么强迫女子“英年早婚”,说明法律的本质和作用是什么? 说说现代婚姻与古代婚姻有什么不同? 天子犯法当真与庶民同罪吗? 水 平之如水,喻示法像水一样平,是为公平公正 去,即离开。触不平者去之,对不公正行为惩罚 獬豸,一种神兽,能辩曲直,不好查的案子就把它请出来 “法”字表意———公平公正 1、法律的产生 一、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的发展 私有制产生 统治阶级 被统治阶级 统治 反抗 制定法律(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 国家 2、法律的本质和作用 一、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1)本质: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 (2)作用:它既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 法律确认和保护人剥削人的等级制度,特权阶层常常凌驾于法律之上 法律的地位和权威不断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渐成为现实 特点:人治 在古代 特点:法治 在近代 夏商西周 西汉 强调礼法结合 产生 唐朝 形成较为完 备的法典 中华法系源远流长 制定成文法 春秋战国 1840以后 马克思主义 法治理论 1949 以宪法为 核心社会 主义法律 体系 3.中华法系 (1)含义:中华法系,是指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在中国古代法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法律文明,它强调法律与伦理道德的统一,代表性法典为《唐律疏议》。 (2)形成: (3)评价:中华法系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国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移植西方 法治失败 材料一 西周春秋时期,上层社会曾盛行一种特殊的婚姻制度,叫作“媵”(yìng)。《左传》说:“卫人来媵共姬,礼也。凡诸侯嫁女,同姓媵之,异姓则否。(诸侯娶一异姓国之女为妻,女方以该妻的姪(兄之女,侄女)和娣(妹妹)陪嫁;同时还会有两个和女方同姓的诸侯国的女子一起出嫁,也各以姪和娣陪嫁) 材料二 《汉书·惠帝记》:“女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 《宋书·周朗传》记载:“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释义:“五算”,五倍税收; “坐”,坐牢) 材料三 1931年5月5日施行的《中华民国民法·亲属编》,这是中国第一部实际施行的婚姻法。这部《婚姻法》维护封建的包办买卖婚姻,也维护自由恋爱婚姻。只要男女双方确认结婚,就要去登记领取结婚证明,即使是包办婚姻只要领取结婚证明即有法律效力。 材料四、1950年5月1日,被毛泽东主席誉为“普遍性仅次于宪法的根本大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正式实施,明确宣布实行婚姻自由、废除包办强迫婚姻、禁止童养媳、实行一夫一妻制,坚持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的合法权益。 请思考回答:法的本质和决定性因素具体是什么? 1.产生: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 2.本质: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3.决定性因素: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物质生活条件 地理环境 人口 物质资料的 生产方式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 上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