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65123

6.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3(共35张ppt+1个内嵌视频)

日期:2025-04-03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8次 大小:11070065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必修,视频,内嵌,ppt+1,35张,政治
  • cover
(课件网) 我国是如何扩大基层民主的? 我国的基层民主有何优越性? 领悟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课标要求 了解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熟悉发展基层民主的原因及实践,掌握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途径。 能够结合实际阐述人民群众通过哪些形式的实践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深刻领会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自觉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民主管理。 关键能力 必备知识 学习目标 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教学重点 为什么坚持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教学难点 重难点 第六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6.3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如何理解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1、如何正确认识基层民主组织形式? 2、基层群众如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3、为什么要坚持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子议题 主议题 基层治理 壹 如何正确认识基层民主组织形式? 01 视频: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积极践行基层民主! 议题1:结合视频和我国城乡基层治理体系,谈谈你对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的认识?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将“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作为新时代在社会建设上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的一部分。这表明,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治理有效”目标,就必须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全面推进“三治融合”。 一、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1、基层群众自治的含义 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指的是人民群众在城乡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在居住地范围内,依托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民主制度和治理模式。 主体:人民群众; 领导:城乡基层党组织; 管辖范围:居住地; 依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行为: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实质:民主制度和治理模式。 与国家和政府层面的政治民主相比,基层民主具有发生领域的基层性、民主参与的直接性、管理活动的自治性。 2、特点 村级重大事务决策程序 党员群众建议 村党组织提议 村务联席会议商议 党员大会审议 村民(代表)会议决议 表决结果公开 实施情况公开 村党支部是农村的基层党组织,领导和支持村委会的工作,是领导核心,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对村委会的领导是政治思想的领导,不是上下级的关系。 村委会是自治组织,不是国家基层政权组织,不是基层国家机关,不是基层政府。 村务监督委员会是依法设立的村务监督机构,独立行使监督权,对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不从事具体的村务工作。接受村党支部的领导。 3、三个机构的关系 注意:①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可以交叉任职。村务监督委员会组成人员的产生应当遵循回避制度,村民委员会成员及其近亲属不得担任村务监督机构成员。 ②乡镇政府与村委会是一种指导关系,村委会在乡镇政府指导下工作,非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4、组织形式 (1)农村村民自治的组织———村委会 ①性质: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②主要职能: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 ③产生:由村民选举产生,向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④管理:在农村基层治理实践中,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是村民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运用民主的办法来管理本村的日常事务,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难题自己解决的有效途径。 村委会是农村管理日常公共事务等的机构。 村民会议也称村民议事会,是由村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