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 基本方式 我国法制建设的历程 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第九课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法治国家(目标) 法治政府(主体) 科学立法(前提) 法治社会(基础) 严格执法(关键) 公正司法(防线) 全民守法(基础) 单元思维导图 全面推进 依法治国的 基本要求 第九课思维导图 科学立法 内涵 措施 内涵、主体 内涵 措施 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 原则 意义 措施 表现 内涵 措施 要求 (关键) (前提) (防线) (基础) 思考:民法典增加打印遗嘱和录像遗嘱,这体现了科学立法应该遵循什么原则 提示:要符合国情和实际。 第九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第一框:科学立法 第一目:科学立法的内涵 第二目:推进科学立法 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通过学习,认可科学立法的过程,认同我国立法的科学性、民主性。 科学精神:理解科学立法的内涵、标准。 法治意识: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 公共参与: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为国家立法建言献策,增强法治观念,树立法治意识。 科学立法的内涵 01 自古以来,中华历代志士仁人追求“良法善治”。宋人王安石说:“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 良法概念始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法治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是良好的法律。” 良法的实现,最终取决于 环节, 立法 科学立法 情境探究 思考:如何实现”良法善治“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科学立法。 科学立法就是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 1、科学立法的重要性 2、科学立法的含义 注意: 有法可依主要是从“量”的角度考量,是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增量”; 科学立法主要是从“质”的角度考量,是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质”。 有法可依 良法善治 科学立法的核心 科学立法的关键 一、科学立法的内涵 ①原则:科学立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各项权益) ②要求: 立法要符合我国的政治制度和历史传统, 要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相适应, 制定出适合中国的良法。 (1)从立法的方向上 3、科学立法的原则 一、科学立法的内涵 《民法典》分编中,规定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这些都体现了仁者爱人、恤老怜幼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绿色环保原则在民法典分则中也有充分体现,传承和弘扬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我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规定我国的法定结婚年龄是男22岁、女20岁,且实行一夫一妻制。有些地方男20岁、女18岁也可以结婚,西藏有些地区可以实行一夫多妻、一妻多夫制”,对之前形成的上述婚姻关系,凡不主动提出解除婚姻关系者,准予维持。 2022年,加快推进经济、民生、社会、环保、国家安全等重点领域立法。制定黄河保护法、学前教育法、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制定突发事件应对管理法、粮食安全保障法等,修改传染病防治法等。 符合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政治制度 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相适应 符合我国的历史传统 课堂练习 ①原则:科学立法符合国情和实际。 ②要求: 要立良善之法,立管用之法,完善立法体制机制, 使每项立法都能科学合理地规范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 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 使法律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2)从立法的实效上 一、科学立法的内涵 3、科学立法的原则 2014年10月 2020年5月22日 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 2020年5月28日 2016年6月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