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闻王昌龄左迁 龙标遥有此寄」 l 新课导入 l 在古诗中,有很多表达与友人之间深情厚谊的诗句。王勃曾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感慨,就是送别杜少陵时的所思所想。李白送汪伦写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那么诗人李白在听闻好友王昌 龄贬官调迁时又有怎样的感想 就让我们走进这首《闻王昌龄 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l 素养目标 l 1.识记李白的文学常识,了解此诗的写作背景。 2.反复朗读,感悟诗人对友人被贬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3.品味诗歌意境,体会情景交融、客观景物人格化的艺术手法。 l 作者简介 l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又号“谪仙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合称为“大李杜”。有《李太白集》传世。 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代表作品有《静夜思》《行路难》《将进酒》《蜀道难》等。 l 人物简介 l 王昌龄(698—757) 字少伯,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人。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边塞诗最为著名,有“诗家夫子”、“七绝圣手”之称。著有《王江宁集》六卷。 《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古人尚右,故称贬官为左迁),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即沿用鲍照《代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l 背景链接 l l 文体知识 l 体裁:七言绝句。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诗歌体裁,讲求格律押韵,属于近体诗。每首四句,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 闻:听说,听闻 遥:遥远 闻王昌龄左迁 龙标 遥有此寄 l 题目解读 l 左迁:贬谪,降职 龙标:唐代县名,在今湖南黔阳县,唐时这里还是非常荒远的地方,王昌龄这次是被贬为龙标尉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l 诗歌朗读 l l 诗歌大意 l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今湖南西部、贵州东部五条溪流的合称 柳絮,柳树的种子 听闻、听说 即布谷鸟,又称杜鹃。 其鸣若曰“不如归去” 译 文 树上杨花落尽,杜鹃鸟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渡过五条溪水。 l 诗歌大意 l 我寄 愁心与明月,随 君直到夜郎西。 伴随 指王昌龄 忧愁/担忧的心 寄托、托付 译 文 我把这颗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让它伴随着你一直陪到夜郎以西。 杨花落尽子规啼 杨花:漂泊无定 子规:叫着“不如归去”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选取了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杨花含有飘零之感,杜鹏鸟含有离别之恨,切合当时事情,也就融情入景,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也营造了哀伤的气氛。因此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 l 诗歌鉴赏 l “杨花落尽子规啼”中的“尽”和“啼”字用得很精妙,请简要赏析。 “尽”字既点明暮春时节,又含有飘零之感。“啼”字写杜鹃的叫声带有悲凉之意。两个字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凄苦哀伤的氛围,奠定了全诗悲凉的感情基调。 l 诗歌鉴赏 l 闻道龙标过五溪 闻道:表示惊惜 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l 诗歌鉴赏 l 诗句“闻道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