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3课时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第一章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剂 还原剂 + 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 化合价升高 失去电子 被氧化 氧化反应 化合价降低 得到电子 被还原 还原反应 e- 口诀:升—失—氧化———还原剂, 降—得—还原———氧化剂。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物质得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性质或能力。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物质失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性质或能力。 思考: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方法? 任务一 强弱规律 1. 强弱规律 1 根据元素的活动性顺序比较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K+ Ca+ Na+ Mg+ Al3+ Zn2+ Fe2+ Sn2+ Pb2+ (H+) Cu2+ Hg2+ Ag+ 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 阳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增强 金属 F2 Cl2 Br2 Fe3+ I2 S F- Cl- Br- I- S2 - 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非金属 Fe2+ Fe3+ 金属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 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H+(水) 任务一 强弱规律 2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比较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已知常温下在溶液中可发生如下两个离子反应:Ce4++Fe2+===Fe3++Ce3+, Sn2++2Fe3+===2Fe2++Sn4+。由此可以确定Fe2+、Ce3+、Sn2+三种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Sn2+、Fe2+、Ce3+ B.Sn2+、Ce3+、Fe2+ C.Ce3+、Fe2+、Sn2+ D.Fe2+、Sn2+、Ce3+ A “强制弱”或“前强后弱” 任务一 强弱规律 3 根据产物中变价元素的价态高低比较 同一物质在相同条件下,被不同氧化剂氧化,氧化产物价态高的其氧化性强。 氧化性:Cl2>S 2Fe+3Cl2 2FeCl3 Fe+S FeS Cu+2Fe3+== Cu2++2Fe2+ 3Zn+2Fe3+==3Zn2++2Fe 还原性:Zn>Cu 同一物质在相同条件下,被不同还原剂还原,还原产物价态低的其还原性强。 任务一 强弱规律 4 根据反应条件比较 当不同的氧化剂(或还原剂)与同一还原剂(或氧化剂)反应时,反应越易进行,反应越剧烈,则对应的氧化剂(或还原剂)的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反之越弱。 氧化性:KMnO4>MnO2>O2 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 MnO2+4HCl MnCl2 +Cl2↑+2H2O O2+4HCl 2Cl2+2H2O 任务二 价态规律 2. 价态规律 最低价 中间价 最高价 只有还原性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只有氧化性 高价氧化低价还,中间价态两边转。 (1) 邻位不反应规律: 同种元素相邻价态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如:Fe3+和Fe2+之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强氧化性 强还原性 任务二 价态规律 (2) 归中规律: 中间价 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元素的化合价高价态+低价态→中间价态, 即:“只靠拢,不交叉” 。 (3) 歧化规律: 物质所含元素能生成多种价态的产物时,“中间价 → 高价+低价”。 失去 e- 得到 e- Cl2+2NaOH = NaCl+NaClO+H2O 0 -1 +1 歧化反应 KClO3+6HCl=3Cl2↑+KCl+3H2O +5 -1 0 -1 失去5×e- 得到 5e- 归中反应 任务二 价态规律 用双线桥法表示下列反应中电子的转移的情况。 (2) 5NH4NO3 2HNO3+4N2↑+9H2O -3 +5 +5 0 失去5×3e- 得到 3× 5e- (1) H2S+ H2SO4 == S ↓+SO2↑ +2H2O 失去2e- 得到 2e- -2 0 +6 +4 -2 0 +6 +4 任务三 先后规律 3. 先后规律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K+ Ca+ Na+ Mg+ Al3+ Zn2+ Fe2+ Sn2+ Pb2+ (H+) Cu2+ Hg2+ Ag+ 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 阳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增强 金属 F2 Cl2 Br2 Fe3+ I2 S F- Cl- Br- I- S2 - 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非金属 Fe2+ Fe3+ H+(水) 上左下右可反应,隔之越远越易行。 同一氧化剂与多种还原剂混合时,还原性强的先被氧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