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66785

第9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课件】(22张PPT)

日期:2025-04-0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7次 大小:606119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9课辽,西夏,北宋,并立,课件,22张
  • cover
(课件网) 耀州窑青釉飞鱼形水盂 (北宋官窑中辽代风格器物) 辽代三彩器 (仿唐三彩) 这些“山寨品”是落后还是智慧?为什么大家互相模仿?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9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学”与“战”中的文明共生 辽、北宋、西夏形势图(1111年) Q1:什么是并立? 几个政权同时存在,且实力相当。 Q2:公元1111年前后,出现了哪些并立的政权? 西夏 辽 北宋 Q3:为什么西州回鹘等不算在并立里? 朝贡关系 西夏 辽 北宋 任务一:请阅读课本,自主完成以下政权的相关信息。 政权名称 建立时间 建立者 民族 都城 辽(契丹) 北宋 西夏 10世纪初(916年) 耶律阿保机 契丹族 上京临潢府 960年 赵匡胤 汉族 开封(东京) 11世纪前期 (1038年) 元昊 党项族 兴庆府 Q4:辽、西夏为什么能够与北宋并立? 壹 崛起密码 —辽与西夏的“学霸笔记” 1.辽的建立与发展 “白马青牛”的传说 ———契丹族的历史记忆 有男子乘白马浮土河而下,复有一妇人乘小车驾灰色之牛,浮潢(huang )河而下,遇于木叶之山,顾合流之水,与为夫妇,此其始祖也,是生八子,各居分地,号八部落。 ———《辽史》卷37:《志第七·地理志》 【注释】土河:今内蒙古老哈河;潢河:今西拉木伦河 契丹,居潢水之南,黄龙之北,鲜卑之故地……逐猎往来,居无常处。 ———《旧唐书》卷199:《北狄传·契丹》 狩猎为生、游牧生活 Q4:以上材料说明契丹人的生活方式是? 契丹人引马图 1.辽的建立与发展 Q5:为什么部分契丹人放弃自由放牧, 选择农耕定居? 唐末时,汉人北上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 “至太祖平诸弟之乱,弥兵轻赋,专意于农。” ———《辽史·食货志》 大同东风里辽墓“农耕图” 9世纪后期 916年 契丹逐渐从事农耕,建筑房屋、城邑、学会了冶铁、纺织。 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政权,后改国号为辽。发展生产,创制文字. 1.辽的建立与发展 唐货币 契丹货币 (阿保机)多用汉人,汉人教之以隶书之半增损之,做文字数千。 ———《书史会要》卷8 契丹文字 【材料研读】 宋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辽史·百官志》 材料反映了辽统治者怎样的统治思路? 蕃汉分治的思路。 具有因地制宜、因俗而治的特点,不仅促进了契丹社会发展,有利于民族交融。 2.西夏的建立与发展 唐末 1038年 帮唐王朝平叛有功,被赐李姓。 元昊建立大夏政权,史称西夏。 仿效唐朝制度,定立官制、军制和法律,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创制西夏文字。 党项,原属羌人的一支,唐朝时,集中到今甘肃、陕西、宁夏一带,与中原文化交流渐多。 2.西夏的建立与发展 唐末 1038年 帮唐王朝平叛有功,被赐李姓。 元昊建立大夏政权,史称西夏。 仿效唐朝制度,定立官制、军制和法律,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创制西夏文字。 党项,原属羌人的一支,唐朝时,集中到今甘肃、陕西、宁夏一带,与中原文化交流渐多。 西夏货币 西夏买牛契约 西夏文敕牌 3.辽与西夏发展的共同原因 Q6:辽与西夏能够强大起来,与北宋并立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原因:学习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发展生产、创制文字等。 1111年政权并立形势图 宋神宗:“北有狂虏,西有黠羌。……二虏之势……比之汉、唐,尤强盛也”。 ———《续资治通鉴长编》 贰 战和交织 —民族交往中的交流碰撞 1.辽与北宋的和战关系 相关史事:燕云十六州 燕云十六州,又称为幽云十六州。指今北京、天津北部(海河以北),以及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地区。该地域为险要之地,易守难攻,自古是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的必经之路,也是中原王朝北部边境天然的防御阵地。 五代十国时,后唐节度使石敬瑭为了当皇帝,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并称小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