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九、中国有了共产党 第三课时:红军不怕远征难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路线和过程。 道德修养:了解遵义会议的相关史实及其历史意义。 法治观念:懂得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感悟长征精神在生活中学习传承长征精神。 健全人格:感受红军在长征途中不怕牺牲、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养成敬仰、爱戴革命先辈的情感。 责任意识:激发学生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长征精神,树立努力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课前导入 课前导入 课前导入 1 红军长征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呢? 创作背景: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写下了《七律·长征》这首壮丽诗篇。 新知讲解 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军队开始一次次“围剿”革命根据地,想削弱中国共产党的力量。红军官兵不畏强敌,英勇反“围剿”,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踏上战略转移的漫漫征程,这就是著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长征的原因 新知讲解 瑞金 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向湘西进军。1934年11月,湘江战役打响。 踏上征途 新知讲解 湘江战役的惨败,红军上下开始反思,寻找正确的军事路线迫在眉睫。 视频:湘江战役惨败,红军寻找正确军事路线 视频:湘江战役中的 “绝命后卫师” 新知讲解 长征初期 在错误路线下,红军和具有优势兵力的敌人硬打 硬拼。短短2个月,中央红军由8万多人锐减到3万余 人。 如果继续下去,红军将面临怎样的境地? 新知讲解 遵义会议 资料 新知讲解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会议。遵义 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中 国革命从此开始走上胜利之路。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 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是中国共产党从 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遵义会议后,红军排除万难, 挥师北上。 新知讲解 遵义会议 资料 这次会议重新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 代表的新的中共中 央的正确领导。 新知讲解 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机的时刻挽救了党, 挽救了红 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 折点,也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资料 新知讲解 飞夺泸定桥 红军长征时通过的泸定桥 新知讲解 这是一群怎样的战士? 红军战士们面对敌人那么猛 烈的炮火,依然毫无畏惧地向前 冲,我觉得红军战士太勇敢了! 我觉得红军战士们都是不怕牺牲的 大英雄! 新知讲解 过草地 红军战士过草地时吃 剩下的半截皮带 战士过草地时将皮鼓 面割下一块充饥 红军长征带到陕北的 唯一一门山炮 资料 资料 资料 新知讲解 过草地 新知讲解 这是一群怎样的战士? 红军战士宁可吃皮带、草根和树皮也 从来没有想过放弃,我觉得他们有着最顽 强的意志! 资料 资料 资料 他们是最 坚强的战士! 什么困难都压 不倒他们! 新知讲解 为什么红军“不怕”远征难? 我认为是因为他们有理想信念,他们相信只有共 产党才能救中国,所以坚定不移地跟着共产党走! 红军的信念特别坚定!“没有理想信念,长征的路一天 也走不下去!” 新知讲解 2 长征精神 一块银元的故事 说说这个故事给你带来的感受。 新知讲解 七根火柴的故事 说说为什么这个故事那么感人? 新知讲解 长征途中,红军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得到少数民族群众的支持和帮助。1935年5月,中央红军进入川西彝族聚居区。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在彝海按照彝族风俗与彝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