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66963

2024-2025学年部编版(2024)七年级语文下册专项训练(含答案,打包3份)

日期:2025-04-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9次 大小:11814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4-2025,学年部,编版,2024,七年级,语文
    专项训练卷(一) 古诗词阅读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每小题3分,共30分) 竹 里 馆 王 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这首诗的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三、四句写了什么内容 2.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试具体分析。 3.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表现出来的画面。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5.“暗”字和“飞”字用得好,说说它们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6.第二句中的“散”字和“满”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7.前人评价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 为什么“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逢 入 京 使 岑 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8.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9.“双袖龙钟泪不干”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10.“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每小题2分,共40分)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两句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2.“独怆然而涕下”属于何种描写 写出了什么 3.诗人选择登“幽州台”而歌,有何深意 4.《登幽州台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6.这首诗的颔联描写的是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请简要分析“钟”字或“割”字好在何处。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雄心和气概,并品析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8.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所展现的画面。 登 飞 来 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9.这首诗处处写景,又另有所指,如“浮云”既是实写眼前景,又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诗中的“最高层”,表面是指       ,实则是指 。 10.说说“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所蕴含的哲理。 11.最后一句中的“自”字,有的写成“只”字。你认为哪一个字更好 为什么 12.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政治抱负 游 山 西 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3.用简练的语言概述这首四联诗的内容。 14.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15.你是怎样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 16.提炼出这首诗中关于“民俗”的信息。 己 亥 杂 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7.这首诗共四句,写出了诗人几种感受 请你概括。 18.怎样理解诗中的“离愁” 19.为什么不说“夕阳斜”而说“白日斜” 20.请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三、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每小题3分,共30分) 泊 秦 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自选角度,赏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人的本意是斥责歌女吗 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3.这首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贾  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4.“可怜”的意思是什么 表达了诗人怎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