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十章常见的酸、碱、盐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选择题 1.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则盐中一定有金属元素 C.常温下,pH等于7的水溶液呈中性,则显中性的水溶液pH一定等于7 D.活泼金属与盐酸反应有气泡产生,则与盐酸反应有气泡产生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2.用焊锡进行焊接时,为了清除金属表面的锈,焊接处要滴几滴 A.食盐 B.盐酸 C.蒸馏水 D.烧碱 3.为了研究氢氧化钙的性质,教材中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关于氢氧化钙与图中物质反应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与稀硫酸反应,是因为它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 B.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不溶于水的氯化钙,体现了碱的通性 C.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是因为它能电离出钙离子 D.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氯化钙,体现了碱的通性 4.下列有关氢氧化钙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物质制备:工业上,用生石灰与水反应制取氢氧化钙 B.物理性质:氢氧化钙易溶于水,可配制出澄清石灰水 C.化学性质:澄清石灰水可检验呼气中存在的二氧化碳 D.常见用途:农业上,氢氧化钙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等 5.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则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一定是酸 B.碱溶液的,则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C.碳酸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则碳酸钠属于碱 D.酸雨的,但的雨水不一定是酸雨 6.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溶液具有均一稳定的特征 B.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水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C.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D.消除路面上的积雪可以撒些盐,使冰雪较快融化 7.小科取10g 17.1%的氢氧化钡溶液和10g 26.5%的碳酸钠溶液分别倒入两支试管中,然后向两试管中分别缓慢滴入10g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并振荡。待反应完全后依次将试管中的溶液缓慢倒入同个废液缸中,充分反应静置一段时间后废液缸中 A.最终有三种溶质 B.底部有白色沉淀 C.若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D.若滴加碳酸钠溶液,立即产生白色沉淀 二、实验题 8.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欲对贝壳的成分进行探索研究。 【提出问题】如何选择装置进行分析测定? 【查阅资料】贝壳的成分与鸡蛋壳相似,主要是碳酸钙,其它成分对实验探究的影响忽略不计;稀盐酸具有微弱的挥发性。 【实验探究】 实验一:定性研究 将贝壳洗净、干燥、并研磨成粉末后放入图锥形瓶中,通过注射器注入稀盐酸,借助数字化实验仪器采集数据。 (1)图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仪器,打开开关,通过 ,推知装置的气密性完好。 (2)结合资料,写出贝壳的用途 (任写一种即可)。 (3)由图可知,温度传感器对气体测定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因素可能有:一、随着反应的进行气体中水蒸气含量增加,二、 。 实验二、定量研究———体积测定 通过测量生成的二氧化碳的体积来计算贝壳中碳酸钙的百分含量,所用仪器如图。 资料:量气管有刻度值,且0刻度在上。可以借助橡皮软管上下调节量气管与水准管两边液面平衡,减少气体体积测量误差。 (4)图中植物油的作用是 。 (5)其它操作都正确的前提下,若没有“连通管”,测得的碳酸钙含量将 (填“偏大”或“不变”或“偏小”)。 (6)若滴入的稀硫酸体积为V1,量气管初始刻度为V2,实验结束后量气管最终刻度为V3,则反应生成的CO2的体积V= (用V1V2V3中的字母表示) 实验三、定量研究———质量测定 通过测量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来计算12.5g贝壳样品中碳酸钙的百分含量,所用仪器如图。 (7)该实验反应前后均需要通一段时间的氮气,实验前通氮气的目的是 。 (8)实验前后C装置增重了4.4g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