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绝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识“绝、骊、鸣、行、含、岭、泊”6个生字,会写“绝”字,读准多音字“行”。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绝句》,能背诵下来,会吟诵。 能初步了解《绝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重难点: 正确书写“绝”字。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绝句》,并背诵下来。 3.能初步了解《绝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了解作者 板书课题,相机指导“绝”字的写法。 简单介绍诗人:杜甫唐代著名诗人。 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观察插图并借助拼音,自读古诗,读准字音,注意多音字,难读的多读几遍。 指名读,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图文结合,理解诗句,想象画面 1.找出前两行诗中的景物 (1)学生自读前两行诗,找出前两句诗描写的景物,并动笔画出来。 (2)黄鹂(黄莺),观察书上插图。 2.理解诗意 (1)通过“鸣”字,启发学生想象黄鹂快乐鸣唱,歌声动听。 (2)通过“上”字引导学生感受白鹭飞得高远,姿态优美得情景 提问:天空中的白鹭是怎样飞翔的呢? 学生带着体会读诗句。 感受诗中的色彩美 师引导:在这两句诗中,写到了哪几种颜色? 师引导:这么多色彩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呀?学生一起带着感受朗读这两行诗 结合插图和这两行诗,说说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先自己说说,再同桌讨论) 借助插图,突破难点 学生自读后两行诗,边读边想后两行诗描写了哪些景物? 全班交流,相机理解难点。 (1)提问:西岭雪山怎么看上去装在窗户里呢?看课本插图,看看诗人实在什么地方看美景的呢?(诗人坐在屋子里从窗户向外看。) (2)引导理解:西岭雪山被包含在窗框之中,课件出示窗框中“含”有雪山的美景图。可以让写生透过教室的窗户向窗外看。 (3)图文结合,提问:这些停泊着的船要到哪里去?相机讲解东吴离成都很远。 (4)理解“万里”和“千秋” ①顺接上个环节,提问:东吴离诗人居住的地方是不是真的有一万里远呢? ②出示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回顾体会“三千尺”“落九天”夸张的写法。 ③结合诗句理解“千秋”“万里”是诗人用夸张的方法来写时间久和路途远。顺势引导夸张是诗人常用的方法,以后还会经常遇到。 3.朗读全诗。 3.结合插图和文字,说说整首诗你看到了什么画面? 五、带着感情吟诵古诗,想象画面。 六、播放《绝句》动画小视频。教给学生课外自己去学习和理解古诗的方法。 板书设计: 黄鹂 鸣翠柳 白鹭 上青天 绝句 色彩明丽 景色优美 窗含 千秋雪 门泊 万里船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