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生物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2667379
4.10.2.3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第三课时) 单元教学设计+教案+思维导图--【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北师大版(2024)生物七下
日期:2025-04-05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9次
大小:26159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张
单元
,
教学设计
,
4.10.2.3
,
生物
,
2024
,
北师大
课题名称 4.10.2.3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第三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节是北师大(2024)版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0章第2节的教学内容,是本册书有关人体生理感知板块的关键内容。教材从生活中常见的感知现象,如视觉、听觉、嗅觉等入手,引发学生好奇,随后系统介绍各类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的结构、功能,借助大量生动图片、直观示意图,把抽象的感知生理机制具象化,不仅关联神经系统的信息传导,还为后续理解人体如何适应环境、维持稳态奠定基础,凸显生物学知识的连贯性与实用性。2、教学分析本课主要内容有:眼是感受外界光线的视觉器官,是《第2节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第三课时。本课时教材内容围绕人体多种感受器展开,从嗅觉和味觉感受器入手,介绍其位置、功能及特点,接着拓展到触觉和温度觉感受器,并通过 “皮肤感受‘冷’‘温’刺激的实验” 让学生亲身体验温度觉感受器的特点,内容丰富且具有层次感。教材中配有多幅示意图和实例,有助于学生直观地理解知识。但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梳理不同感受器的异同点,同时要组织好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嗅觉、味觉、触觉、温度觉等感受器的分布和功能。2.“皮肤感受‘冷’‘温’刺激的实验” 的过程、现象及分析。难点:1. 理解感受器的适应性以及多种感受器协同作用对感觉判断的影响。2.准确分析 “皮肤感受‘冷’‘温’刺激的实验” 结果,解释相关现象背后的原理。 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眼和耳等重要感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具备了一定的关于人体感知外界的知识基础,也积累了一些实验观察和分析的能力。然而,本节课涉及的感受器种类较多,且感受器的工作原理相对微观和抽象,学生可能在理解感受器的适应性以及多种感受器协同作用机制方面存在困难。此外,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更好地联系起来,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学习目标 生命观念:形成人体感受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理解不同感受器在感受外界环境变化中的作用,以及各感受器协同作用对人体感知世界的重要性。科学思维:基于实验现象和实例,分析不同感受器的特点和工作原理,培养归纳总结和逻辑推理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科学探究:通过 “皮肤感受‘冷’‘温’刺激的实验”,提高观察、记录、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社会责任:认识到感受器对日常生活的重要意义,关注感受器相关的健康问题,能够在生活中采取合理措施保护感受器。 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表 项目 评价内容 掌握情况 很好 一般 不好 科学知识 1 准确说出嗅觉、味觉、触觉、温度觉等感受器的分布和功能。 2 描述各感受器的特点。 3 能正确操作并分析 “皮肤感受‘冷’‘温’刺激的实验” 现象和结果。 学科能力 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讨论等活动,提升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科学态度 激发对人体感受器相关知识的探究兴趣,增强对感受器重要性的认识,培养保护感受器的意识。 小组评价表 评价内容 得分标准 成员一 成员二 成员三 团队精神 5分:能高效分工合作完成任务3分:重大问题能有效沟通1分:各自独立,不能完成任务 实施能力 5分:能准确设计详细的实验过程和所用实验道具。3分:能设计出大概方框架,但不够准确和详细。1分:不能设计出任何过程和方案。 结果展示能力 5分:表述清晰完整,科学、客观、简洁。3分:表述完整度和清晰度一般。1分:不能有效表述实验结果和结论。 总分 设计思路 本本课时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2025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提升训练:泌尿系统(含答案)(2025-04-03)
2025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提升训练: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含答案)(2025-04-03)
2025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提升训练:人体的废物排出(含答案)(2025-04-03)
2025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提升训练:流动的组织--血液(含答案)(2025-04-03)
2025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提升训练:人体的激素调节(含答案)(2025-04-03)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