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67485

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学案--【大单元教学】人教版(2024)生物七下

日期:2025-04-06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30次 大小:109203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4.4.3,教学,生物,2024,人教,单元
  • cover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与 核心素养 1.生命观念: 结构与功能观:通过观察心脏四腔结构(如左心室壁最厚)、瓣膜分布特点,理解心脏结构与泵血功能的适应性,形成“结构决定功能”的生命科学认知。 系统整体观:通过分析心脏、血管、血液构成的血液循环系统,认识心脏作为动力器官在物质运输中的核心作用,体会人体各系统协同工作的整体性。 科学思维: 归纳与推理:基于心脏模型观察,归纳心脏四腔连通关系(如“房静室动”规律),结合血管类型判断方法(动脉壁厚、静脉壁薄),推理血液循环路径。 模型建构:用简图或拼图构建体循环、肺循环流程图,标注动脉血与静脉血转换位置,培养可视化表达能力。 3.科学探究: 结合“心脏工作动态图”分析收缩舒张时序,解释心脏“边工作边休息”的机制,关联运动对心率的影响。 4.社会责任: 健康决策能力:列举吸烟、熬夜对心脏的危害,制定保护心脏的行动计划(如每周运动3次、控制盐摄入量)。 学习重点 教学重点: 1.心脏结构与功能 掌握心脏四腔(左/右心房、左/右心室)的结构特点,理解同侧心房与心室相通、左右完全隔开的解剖特征。 理解心脏壁厚薄差异(左心室最厚)与功能的适应性,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2.明确心脏瓣膜(房室瓣、动脉瓣)的位置、开闭方向,理解其防止血液倒流的机制。 血液循环路径与意义 描述体循环路径:左心室→主动脉→全身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理解其将氧气和养料输送给组织细胞、运走代谢废物的作用。 描述肺循环路径: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理解气体交换(静脉血变动脉血)的关键过程。 归纳双循环的协同关系(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形成“人体是统一整体”的认知。 3.动脉血与静脉血的区分 通过颜色和含氧量区分动脉血(鲜红、富氧)与静脉血(暗红、缺氧)。 纠正误区:肺动脉流静脉血,肺静脉流动脉血,强调“动脉/静脉血由含氧量决定,而非所在血管名称”。 学习难点 教学难点: 1.心脏瓣膜功能的抽象理解 2.血液循环路线图的整合 体循环与肺循环路径易混淆,需通过图示、拼图或口诀(如“体左右,肺右左”)强化记忆。 难点:血液成分变化(动脉血→静脉血→动脉血)的逻辑关联,需结合气体交换实例(如肺泡、组织细胞处的物质交换)分析。 【课前预习】 1.心脏内部有几个空腔?分别是哪些? 2.四个腔的分布连接哪些血管? 3.血液循环分为哪两种循环? 【课中研学】 心脏内部有几个空腔?分别是哪些? 心脏壁最厚的是哪一个腔? 四个腔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四个腔的分布连接哪些血管? 四个腔连接的血管有什么规律? 心脏内部还有什么结构?具有什么作用? 7.尝试描述心脏的工作过程。 什么是体循环? 什么是肺循环? 二者的关系是什么? 【课堂总结】 用一张图表示血液循环途径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心脏内血液流动的方向,正确的是( ) A.静脉→心房→心室→动脉 B.动脉→心房→心室→静脉 C.静脉→心室→心房→动脉 D.动脉→心室→心房→静脉 2.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中医看病时,讲究“望、闻、问、切”,其中切脉时感受的是动脉血管的搏动 B.毛细血管的管径细,红细胞单行通过,有利于血液与组织间的物质交换 C.人体内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组织细胞 D.某人患阑尾炎,此时对其进行抽血化验,血液中含量最多的血细胞是白细胞 3.在“观察哺乳动物的心脏”实验中,判断心脏左右最简单的方法是( ) A.用手捏心房壁 B.向心脏内灌水 C.用手捏心室壁 D.把心脏切开 4.人体内静脉血变成动脉血,是血液流经下列哪一部分实现的( ) A.鼻腔粘膜毛细血管 B.小肠周围毛细血管 C.肾小球 D.肺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