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必备知识: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关键能力:通过对课本的梳理,掌握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通过课本的学习,了解当时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分析梳理知识,掌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救中国的。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 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没有中国共产党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科学精神: 评析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科学认识各种政治力量的作用,深刻体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结论。 公共参与: 通过课前查阅资料和课堂学习增强学生对党的初心和使命的理解,升华对党的认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教学重点】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及历史任务。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教学方法】 情境探究法、讲授法和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视频《超燃!中国百年对比视频》。 思考:看完后你有什么感想? 二、新课讲授 议题一: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议学情境: 展示材料: 中国: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长河之中,中国长期走在世界文明前列。 17世纪中叶以后,清政府对内实行封建专制统治,对外采取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发展几乎陷入停滞状态。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清政府由盛转衰的颓势日益加深,政治腐败、军备废弛、财政拮据、社会动荡,危机四伏。 西方国家:西方一些国家先后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相继完成工业革命,实现机器大生产。 议学任务:结合视频和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中国基本国情的认识。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1、基本国情: (1)是什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知识拓展: 半殖民地:形式上是独立自主的国家,实际上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都收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 半封建: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不断发展。 (2)形成: ①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曾长期走在世界文明的前列。但是,17世纪中叶以后,西方一些国家先后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相继完成工业革命,实现近代化机器大生产。当时的清政府对内实行封建专制统治,对外采取闭关锁国攻策,中国社会发展几乎陷入停滞状态。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清王朝由盛而衰的颓势日益加深,政治腐败,军备废弛,财政拮据,社会动荡,危机四伏。 ②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用坚船利炮轰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西方其他列强也接踵而至,先后发动第二次鸦片故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西方列强强边清王朝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并一步一步地控制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 ③帝国主义的入侵打断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正常进程。 (3)地位和作用: 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也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 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有多重矛盾,它们相互交织。 2、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3、历史任务: (1)决定因素: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2)内容: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议题二: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议学情境: 自从一八四〇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