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学习抒情 七年级下第二单元作文 一枝一叶总关情 导入 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通过月光引发思乡之情,是抒情。 朱自清描写父亲买橘子:“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通过动作细节的客观描写,隐忍地传递出对父亲的心疼与愧疚也是抒情。 小孩子见到妈妈时会兴奋地发出“咿咿呀呀”的简单的音节,饥饿时会“哇哇”地大哭,这都是在抒情。 思考什么是抒情? 诗人白居易有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徜徉雨中,我们或会有无可名状的哀愁;沐浴月光,我们或许会感到漫无边际的孤独;仰望苍穹,远眺大海,我们心胸开阔;俯视大地,近观流水,我们豪情万丈。 情感是文字的灵魂,在写作中,为了更鲜明地表现主题,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恰当结合抒情,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本单元,我们一起学习在作文中如何恰当运用抒情的方式抒发自己的生活感悟。 3、把握好抒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重点) 目录 content 1、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抒情方式。 2、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难点) 3、把握好抒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 (重点) 回顾课文 归纳方法 壹 抒情方式有那些?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51页第四段找出来。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不借助别的事物,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的情感。 间接抒情:没有直白的抒情语句,而把情感渗透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由读者慢慢体会。 回顾经典段落学写法:直接描写 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土地的誓言》 表达效果:用呼告的方式,对土地以“你”相称,直接与家乡进行对话交流,表现了作者对解放家乡、收复故土的必胜信念。 回顾经典段落学写法:直接描写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猫》 表达效果:难过、悔恨的情感在作者心里交织,内心独白式的直接抒情,令人感慨。 回顾经典段落学写法:直接描写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黄河颂》 表达效果: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鲜明、直接地抒发作者对黄河的敬仰,对黄河哺育下的英雄儿女的赞美之情。 回顾经典段落学写法:直接描写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我爱这土地》) 这两句直接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爱,表现了那个时代中华儿女普遍的爱国之情,感情真挚而热烈。 回顾经典段落学写法:直接描写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冰心《荷叶·母亲》)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直抒胸臆,歌颂母爱。 小结: 直接抒情的好处 情感炽烈 直接袒露 有强烈的感染力 间接抒情 寓情于叙 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寓情于议 间接抒情:没有直白的抒情语句,而把情感渗透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由读者慢慢体会。 回顾经典段落学写法:间接描写 德国强占胶州湾,“租借”99年。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法国强占广东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 ———《邓稼先》 寓情于叙→叙事中表达了对外国列强强占中国领土的愤怒情绪 回顾经典段落学写法:间接描写 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的铺着,有的浓,有的淡;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散步》 寓情于景→通过对田野、绿芽,冬水等描写,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对生命力的赞美之情油然而生 回顾经典段落学写法:间接描写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 寓情于议→议论中饱含敬仰之情 小结: 间接抒情的好处 含而不露 耐人寻味 如何抒情 贰 写 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