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69113

2024-2025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专项训练卷(二) 记叙文阅读 (含答案)

日期:2025-04-0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4次 大小:4370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024-2025,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 cover
专项训练卷(二) 记叙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小题。(18分) 那年,那灯 ①闲时帮母亲收拾旧物,在一口木箱里,我看到一个用牛皮纸紧紧包裹着的物件。原来这是一盏厚重的煤油灯。恍惚间,我眼前似乎摇曳着煤油灯那柔和的光。 ②小的时候,家家户户照明用的差不多都是油灯。一节带松脂的树结,一个空墨水瓶装点柴油,这就是最简易的油灯。带玻璃灯罩的煤油灯算是比较高档的,它燃烧稳定,灯光明亮。我从小怕黑,天没黑就嚷着点灯,母亲燃起煤油灯,屋内霎时弥漫着一片橘黄的光,朦胧、柔和、温暖。有灯亮,有母亲在,我就觉得踏实。 ③那时是我家最艰难的时期,父亲下放到农村,不久身染重病。母亲在镇上的学校教书,白天忙完学校的工作,晚上回家后会就着煤油灯纳底做鞋,还要教育儿女,照顾父亲。母亲让我每天把灯罩擦得亮亮的,她说灯光亮堂,心里就亮堂,日子才会过得亮堂。艰难的岁月里,是母亲为全家燃起了希望的灯。 ④灯下,我见得最多的是母亲纳鞋底的样子。她每穿过去一针,手臂扬起,拉紧线索,又钻进去一针,针索来来回回中,“呲啦”的声音富有节奏感。看到母亲熟练自如的样子,有一次我央求她让我试试。我左手拿鞋底,右手捏针,可厚厚的鞋底哪里钻得进针去。母亲教我用顶针帮忙,结果针鼻一歪,针扎进我中指的皮肉里。从此,我再也不敢用顶针。 ⑤灯下,母亲不仅给了我物质上的享受,还带给我精神上的滋养。母亲是语文教师,她引导我阅读,指导我写作。母亲靠着微薄的工资养活一家人,百般精打细算,尽可能给我借书买书。多少个夜晚,我做完作业,在那橘黄的灯光下,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对书籍的痴迷,对文字的喜爱,或许那时就随着灯光,一起深深浅浅地印入了年少的心里。 ⑥母亲喜欢猜谜语,尤其是字谜,她也培养我的兴趣。记得还是小学二年级时,母亲给我出了一个字谜:“一木口中栽,非杏又非呆,若作困字猜,也没好文才。”我在纸上写写画画,一会就猜出了“束”字,母亲高兴地表扬了我,我自然很受鼓舞。后来,一些难度更大、有一定技巧的谜语,我也能猜出来。有一次,母亲出了这样一个谜语:“炮马士象一盘棋,老帅当中笑嘻嘻。五个小卒当阵卧,为何输了这盘棋 ”想了半天,拆字、重组、另解,都猜不出。吃饭也想,睡觉也想,突然眼前一亮:这盘棋没有“车”———欠车 那就是“软”字啊! ⑦今天,煤油灯早已成了“历史文物”,但一盏煤油灯,承载了太多的记忆和情感。我轻轻摩挲着这盏煤油灯,用牛皮纸把它重新包好放回原处,就让它在这里静静地躺着吧。岁月深处,灯影摇曳,永恒的灯光带给我温暖和慰藉、希望和梦想,照亮我前行的方向。 (选自《中国教师报》) 1.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⑥段内容。(3分) 2.根据语境,赏析第②段加点词“弥漫”的表达效果。(3分) 3.选文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 有什么作用 (4分) 4.选文第⑦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4分) 5.读了选文之后,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22分) 老 魏 其 人 ①阳光很好的午后,楼群里的人,像吮吸到花香的蜜蜂,三三两两拥到楼下的休闲区。老魏的临时理发摊尤其醒目。几个邻居袖手、插兜看老魏给一个老人理发。 ②身着鲜红冲锋衣的老魏,像稳住地球仪一样,一手稳住老人的脑袋,一手持电推,自下往上推了一下又一下。电推发出“嗡嗡”的低鸣,像一架无人机在头顶盘旋。 ③推好头,老魏将在开水里荡过的毛巾,左右手一番倒腾叠得四方,随即用食指和中指夹着毛巾两角,“啪啪”在手里击了两掌,抖得温度适宜,用毛巾把老人仰着的脸温柔地擦拭了一遍。 ④然后弓下身,食指中指拿着剃刀,用大拇指顶住,通过手腕转动,凝神屏息,从额头开始,上眼皮、眼角、脸颊……刮刀贴着皮肤往下,留下一路“沙沙”声,轻音乐一样。 ⑤完了,又往老人脸上抹了点雪花膏,点开手机自拍功能递给老人,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