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海上日出 1.了解课文按一定顺 序写景物的方法。 2.学习按游览的顺序 写景物。 小记者在行动 同学们,海上日出有着独特的美。 作家———巴金先生就用自己手中的笔记录下了这神奇的时刻,接下来,咱们跟着他一起来看一看,怎样才能把这么漂亮的景色记录下来呢?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 代表作: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巴金 1927年1月,巴金从上海乘船去巴黎留学,在轮船上,观察海上日出的景象,他非常喜欢这幅大自然的画卷,就用文字把这些美丽的画面描述了出来。他把旅程见闻整理成《海行杂记》39篇,《海上日出》是第23篇。 写作背景 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记叙了作者坐船在海上观看日出的情景。 1 2 3 4 5 6 默读课文,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描写海上日出? 1 2 3 4 5 6 海上日出 作批注:2-5自然段描写什么情况下的海上日出? 晴朗 多云 黑云 试着给课文划分段落 想一想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这句话透露出的信息是 作者喜欢日出的景色。 作者期盼看到太阳升起。 作者对观海上日出有着强烈的渴求之心。 天空的颜色有什么变化?请找出色彩与亮度变化的词。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阳要从东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想一想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阳要从东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思考:作者这时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请用书中句子回答问题。 我知道太阳要从东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表现了作者激动期待的心情 盯着、目不转睛 同学们!经过漫长的等待,我们终于等来了太阳升起的时刻!生机勃勃的太阳,充满希望的太阳,终于冲出云霞,升了起来! “果然”一词有什么作用?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 作者的期待得到了满足。 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 想一想 比较着读一读,你认为哪一句写得更好?为什么? A.太阳努力上升。 B.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努力上升。 C.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慢慢地努力上升。 D.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 形容有过于沉重的负担。 拟人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考验着中国人民,无数一线医护人员凭担当承受重荷,做最美的逆行者,为守护我们的健康筑起了钢铁长城。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 . . . . . . . . . . . . . 太阳顽强的生命力和势不可挡的威力展现在我们眼前。在作者眼里,太阳早已不是宇宙万物之一了,而是一个人,一个能战胜一切困难的人,然而这个人,不恰恰正好是作者自己吗? 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 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位置变化 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 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