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69279

10.3 远离有毒物质 课件 (共30张PPT内嵌视频)2024-2025学年鲁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日期:2025-04-20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2次 大小:7741612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0.3,九年级,化学,初中,2024,教版
  • cover
(课件网) 10.3 远离有毒物质 一、化学观念 形成 “物质具有两面性” 的观念,认识到部分物质能提供营养,而像重金属盐、霉菌毒素等物质会危害健康;知晓不同有毒物质的危害原理。 二、科学思维 通过对蛋白质变性实验的分析,培养逻辑推理和归纳总结能力,理解化学变化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能运用化学知识对生活中远离有毒物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提升思维的批判性和创造性。 三、科学态度与责任 增强社会责任感,认识到拒绝毒品、远离香烟等不良习惯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目标 重点: 1. 重金属盐中毒原理及预防措施 2. 变质食物中霉菌毒素的危害,以及如何避免食用变质食物 3. 香烟烟雾和毒品中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危害 难点: 1. 理解蛋白质变性的化学本质及在预防中毒中的应用 2. 引导学生深刻认识毒品危害,形成坚决拒绝毒品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 01 预防重金属盐中毒 1. 有害物质及其进入人体的途径 部分有机物 有机氯农药 某些重金属盐 有毒物质可以通过饮用水和不健康食品直接进入人体, 也可能被动植物摄入后通过食物链间接进入人体,还可以通过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进入人体。 观察思考10-2 蛋白质的变性 观察下列实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1. 取约3mL鸡蛋清倒入小烧杯中,再加入15mL蒸馏水,用玻璃棒轻轻搅拌均匀,再将所得液体均分到三支试管中。 2. 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入几滴醋酸铅溶液、硫酸铜溶液和浓硝酸,观察现象。 3. 另取一支试管,加入约2mL鸡蛋清,再加入约2mL甲醛溶液,观察现象。 观察思考10-2 蛋白质的变性 观察思考10-2 蛋白质的变性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滴入几滴醋酸铅溶液 滴入几滴硫酸铜溶液 滴入几滴浓硝酸溶液 滴入几滴甲醛溶液 将鸡蛋清进行加热 用玻璃棒取少量凝结了的鸡蛋清放在酒精灯上灼烧 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白色沉淀 鸡蛋清变黄 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白色沉淀 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醋酸铅能使蛋白质变性 硫酸铜能使蛋白质变性 浓硝酸能使蛋白质变性 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 加热能使蛋白质变性 蛋白质灼烧后能发出一种特殊气味 观察思考10-2 蛋白质的变性 实验结论: 蛋白质在受热、浓硝酸、甲醛及重金属盐作用下发生化学变化,结构就会被破坏,生理活性随之消失。因此,摄入重金属盐(如铜盐、铅盐等)会引起人体中毒。 思考讨论 1. 若不慎误服重金属盐而中毒,在去医院之前可采取哪些方法来缓解症状? 积极呕吐,喝牛奶、鸡蛋清等缓解中毒。 2. 可以采用什么方式消毒呢? (1)煮沸法消毒医疗器械 (2)注射时用酒精棉球擦皮肤 (3)紫外线照射病房 02 不吃变质食物 1. 有害物质及其进入人体的途径 很多食物在加工和贮存的过程中会受到细菌的污染,特别是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中,食物很容易变质,不仅失去了原有的风味和营养价值,还会对人体造成多种危害。 2. 霉菌毒素 霉菌在食物中生长繁殖时能产生一种有毒的物质———霉菌毒素,它们是一类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只有在高温下才能被完全破坏。 2. 霉菌毒素 在已发现的霉菌毒素中,黄曲霉素被认为是毒性最强的一种,广泛存在于变质的花生、玉米、麦类和谷物等农产品中。黄曲霉素十分耐热,蒸煮不能将其破坏,只有加热到 280℃以上才能破坏它。 3. 食用变质食物的后果 霉变食物的表面常有灰黄色的霉斑,误食后会引起恶心、呕吐或头晕、昏迷等症状,长期食用可导致癌症等疾病。 4. 防止食品变质、食品中毒的措施 (1)贮存于阴凉干燥处,防止食品变质; (2)不吃霉变的食品和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03 远离烟草 1. 烟雾成分 香烟的烟雾中含有 4000 多种化学物质,其中大多数是有害物质(如公认的致癌物就超过 50 种),而其中最为有害的物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