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单元第11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能准确、熟练地进行计算,解 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通过操作、观察、思考和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以及初步的 抽象概括能力,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 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善于合作的学 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算理,即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的认识和简单加法的基础,对直观形象的事物比较感兴趣, 但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在之前的学习中,他们已经认识了 100 以内的数,掌握了整十 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不过,对于理解两 位数加一位数的算理,可能还需要借助直观的操作活动来帮助他们逐步理解。 【核心素养】 1. 数感:通过对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增强学生对数的运算的感知和理解,发展数感。 2. 运算能力:让学生在不断练习和探索中,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培养运算能力。 3. 问题解决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加法问题,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学习任务单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新课导入 1 / 5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 导学生从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意识,让学生感受 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有趣的地方———森林里的蘑菇园。瞧,这里来了两只 可爱的小兔子(展示图片),它们正在采蘑菇呢!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呀? 生 1:一只小兔子采了 23 个蘑菇,另一只小兔子采了 4 个蘑菇。 师:观察得真仔细!那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 2:一共采了多少个蘑菇? 师:非常棒!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研究的问题。 (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 二、提出问题,讲授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 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借助小棒、计数器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再通过不同学生 分享计算方法,从直观到抽象,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巩固算理的环节,及时强化学生 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课件出示 2 / 5 1. 列式求解 师:小朋友们,要求“一共采了多少个蘑菇”,该怎么列式呢? 生:23 + 4。 师:大家同意吗?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呀? 生:因为要把两只小兔子采的蘑菇数量合起来,所以用加法。 师:说得很对!那 23 + 4 等于多少呢?请小朋友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可以借助手中的小棒 摆一摆,或者在计数器上拨一拨,也可以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你的想法。 (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2. 方法展示 师:哪位小朋友愿意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方法? 生 3:我用小棒摆的,先摆 2 捆小棒和 3 根小棒表示 23,再摆 4 根小棒,3 根小棒和 4 根 小棒合起来是 7 根小棒,再加上 2 捆小棒,就是 27 根小棒,所以 23 + 4 = 27。 师:你说得很清楚,大家看明白了吗?这种方法是把 23 分成了 2 个十和 3 个一,先把 3 个 一和 4 个一合起来,再加上 2 个十。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 4:我是用计数器的,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 2 个珠子,个位上拨 3 个珠子表示 23,然后 在个位上再拨 4 个珠子,个位上就有 7 个珠子,十位上还是 2 个珠子,合起来就是 27,所 以 23 + 4 = 27。 师:这个方法也很好,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