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单元第12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解决简 单的实际问题。 2. 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分析和比较能 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学 习习惯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算理,即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数的认识和简单加法的基础,对直观形象的事物兴趣浓厚,但抽象思 维能力较弱。此前,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 基础。然而,理解“进位”的概念和算理对他们来说有一定难度,需要借助直观操作和具体情 境来帮助理解。 【核心素养】 1. 数感:通过对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增强学生对数的运算和数量关系的感知。 2. 运算能力:使学生能够准确、灵活地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提升运算能力。 3. 问题解决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和应用意 识。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学习任务单 教学流程 1 / 6 一、创设情境,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文艺演出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意识,同时让学生感 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师:小朋友们,学校要举办文艺演出啦(展示图片),瞧,舞台上多热闹呀!仔细观察,从图 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呢? 生 1:唱歌的有 27 人,跳舞的有 8 人。 师:观察得真仔细!那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 2:参加演出的一共有多少人? 师:非常棒!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研究的问题,怎样计算参加演出的总人数呢?谁能列出算 式? 生 3:27 + 8。 师:大家同意吗?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呢? 生 4:因为要把唱歌的人数和跳舞的人数合起来,所以用加法。 二、提出问题,讲授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主操作小棒、小组合作交流,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 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借助小棒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进位”的算理,再通过不同 学生分享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多样化的计算策略。巩固算理的环节,及时强化学生对计算方 法的理解和运用。】 课件出示 1. 探究计算方法 师:那 27 + 8 等于多少呢?我们可以借助小棒来摆一摆,算一算。请小朋友们拿出小棒,先摆 27 根小棒(2 捆和 7 根),再摆 8 根小棒,然后想一想怎么计算。摆好后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 说你的想法。 2 / 6 (学生操作小棒,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分享一下你们的方法? 组 1:我们先把 7 根小棒和 8 根小棒合起来,7 + 8 = 15,满 10 根了,我们就把这 10 根捆成一 捆,再加上原来的 2 捆,就是 3 捆和 5 根,也就是 35 根。 师:大家听明白了吗?这种方法是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后就捆成一捆,变成一个十,再 和原来的整十数相加。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组 2:我们是把 8 分成 3 和 5,先算 27 + 3 = 30,再算 30 + 5 = 35。 师:这个小组的方法也很巧妙!把 8 分成 3 和 5,凑成整十数再计算。谁能再来说一说这种方 法的计算过程? 生 5:把 8 分成 3 和 5,27 先加上 3 就变成了 30,然后 30 再加上剩下的 5 就是 35。 师:非常好!在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时,我们可以用“凑十法”,一种是先把个位上 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另一种是把一位数分成两个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