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69432

第四单元 第2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学设计-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日期:2025-04-08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1次 大小:431356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两位数,第四,单元,2课时,进位,教学设计
  • cover
第四单元第2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生能够精准且熟练地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和口算方法,不仅能正确进行计 算,还能在不同情境中灵活运用。。 2. 能够准确理解并阐述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 1 的算理,提升对加法运算的深度认知。 3. 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以及动手操作等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逻 辑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 1.透彻理解并熟练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口算和笔算方法,能够准确快速地进行计算; 2.清晰把握竖式计算中相同数位对齐和从个位加起的计算规则。 【教学难点】 1.深入理解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 1 的算理,并能在实际计算中正确运用。 2.灵活运用所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和计算经验,对简单的加法运算有了初 步的认识和掌握。但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尤其是“满十进 一”的算理较为抽象,理解起来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不过,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具有 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表现欲望,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特点,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组 织多样化的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和理解知识。 【核心素养】 (一)数感 通过对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计算和理解,培养学生对数的大小、数量关系的敏锐感知, 增强学生的数感。 (二)运算能力 在不断练习口算和笔算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使学生能够准确、合理、灵活地进行 计算。 1 / 8 (三)逻辑思维 借助探究算理和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进行 简单的推理和论证。 (四)直观想象 利用小棒、计数器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发展学生的直观想象素养, 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学习任务单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以生动有趣的果园情境引入,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能够迅速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 学习内容。】 多媒体展示充满生机的果园动态画面,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师:亲爱的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开启一场奇妙的果园之旅!瞧,这片果园里果实累累, 充满了丰收的喜悦。(展示苹果树 36 棵,梨树 18 棵的信息牌)仔细观察,从这里你能发现哪 些数学信息呀? 生 1:我看到了果园里有 36 棵苹果树。 生 2:还有 18 棵梨树。 12.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2 / 8 师:大家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那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生:果园里一共有多少棵果树? 师:非常棒!这个问题提得很有价值。那该怎么解决呢?谁能列出算式? 生:36 + 18 。 .揭示课题。 师:对啦,像这样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式,而且个位相加可能会满十,这就是我们今天要重点 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板书课题) 二、提出问题,讲授新课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思考和小组交流时间,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帮助学生直观地 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突破教学难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将竖式 计算与小棒操作相联系,让学生深刻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实现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提高学 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课件出示 1.自主探究口算方法 师:现在请同学们开动小脑筋,想一想 36 + 18 等于多少呢?可以在心里默默思考,也可以在 练习本上写一写你的想法,然后和小组里的小伙伴分享一下。(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教 师巡视,参与部分小组讨论,适时给予指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