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69436

第四单元 第1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教学设计-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日期:2025-04-08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7次 大小:423323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两位数,第四,教学设计,数学,一年级,教版
  • cover
第四单元第1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学生能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算理,掌握口算和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准确、熟 练地进行计算。 2. 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操作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归纳以及 知识迁移的能力,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让学生在数学活 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和竖式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算理,尤其是数位的意义和相同数位相加的道理。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 20 以内的加减法以及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具备 了一定的计算基础和数感。他们对直观形象的事物比较感兴趣,而对于抽象的算理理解可能存 在一定的困难。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更倾向于通过具体的操作和直观的演示来获取知识, 因此教学中要多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来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核心素养】 1. 运算能力:通过多样化的计算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使学生能够准确、迅速地进行两 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 2. 逻辑推理:在探究算理和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和推理的能力,让学生能够 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计算思路。 3. 数学抽象:从具体的情境和操作中抽象出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帮助学生 建立数学模型,提升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学习任务单 1 / 6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学校合唱团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观察情境图的过程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意 识,同时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有趣的地方———学校的少年合唱团。(展示教材中的情 境图) 请仔细观察这幅图,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 1:我看到了很多穿着演出服的同学。 生 2:我看到有一位老师在和同学们交流。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那有没有同学发现图中的数学信息呢? 生 3:我知道女生有 23 名,男生有 22 名。 师:非常棒!那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呢? 生 4:少年合唱团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那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该怎么列式呢? 生 5:23 + 22 。 (板书课题) 二、提出问题,讲授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小组交流和展示汇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 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各种计算方法的算理,尤其是相 同数位相加的道理,同时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算法,形成清晰的计算思路。 】 课件出示 2 / 6 1. 自主探究 师:23 + 22 到底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可以借助手中的小棒或者计数器来帮 忙,然后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学生自主探究、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 方法展示与交流 师:哪位小组愿意来分享一下你们的方法? 口算方法一: 组 1 代表:我们是这样想的,先算个位上的 3 + 2 = 5 ,再算十位上的 20 + 20 = 40 ,最后把 40 和 5 合起来,就是 45 。 师:这个方法很清晰!大家听明白了吗?谁能再来说一说,为什么要先算个位,再算十位呢? 生 6:因为个位上的数表示几个一,十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十,要相同数位的数才能相加。 师:说得非常准确!相同数位的数相加,这是我们计算的关键。 口算方法二: 组 2 代表:我们是先把 22 分成 20 和 2 ,先算 23 + 20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