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70349

2026全国版高考生物一轮基础知识练--第16章 免疫调节(含答案)

日期:2025-04-03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7次 大小:109297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6,全国,高考,生物,一轮,基础知识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6全国版高考生物一轮 第16章 免疫调节 第1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及特异性免疫 考法 免疫过程中各种免疫细胞的辨别及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辨别 1、5、7、12 五年高考 1.★★人体在接种流脑灭活疫苗后,血清中出现特异性抗体,发挥免疫保护作用。下列细胞中,不参与此过程的是(  ) A.树突状细胞   B.辅助性T细胞 C.B淋巴细胞   D.细胞毒性T细胞 2.★★抗原呈递细胞(APC)可以通过某类受体识别入侵病原体的独特结构而诱发炎症和免疫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PC的细胞膜上存在该类受体 B.该类受体也可以在溶酶体膜上 C.诱发炎症和免疫反应过强可能会引起组织损伤 D.APC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浆细胞等 3.★★乙脑病毒进入机体后可穿过血脑屏障侵入脑组织细胞并增殖,使机体出现昏睡、抽搐等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毒性T细胞被抗原呈递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激活,识别并裂解乙脑病毒 B.吞噬细胞表面受体识别乙脑病毒表面特定蛋白,通过内吞形成吞噬溶酶体消化降解病毒 C.浆细胞分泌的抗体随体液循环并与乙脑病毒结合,抑制该病毒的增殖并发挥抗感染作用 D.接种乙脑疫苗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预防乙脑病毒的感染 4.★★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抗体能消灭细胞外液中的病原体,细胞毒性T细胞能消灭侵入细胞内的病原体 B.首次感染新的病原体时,B细胞在辅助性T细胞的辅助下才能被活化 C.若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机体会有持续的病毒感染或肿瘤发生 D.“预防”胜于“治疗”,保持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对抵抗疾病非常重要 5.★★气管黏膜由黏膜上皮和固有层组成。在抗原刺激下,分泌型抗体IgA(sIgA)穿过黏膜上皮细胞到达黏膜表面,可与相应病原体结合形成复合物,随气管黏膜分泌物排出体外(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甲为浆细胞,内质网发达,不具备识别抗原的能力 B.sIgA通过阻断相应病原体对黏膜上皮细胞的黏附发挥抗感染作用 C.黏膜及其分泌物参与组成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D.sIgA分泌及参与清除病原体的过程实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防御)、监控和清除(监视、自稳)功能 6.★★★病原体感染可引起人体产生免疫反应。图示某人被病毒感染后体内T细胞和病毒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b期间辅助性T细胞增殖并分泌细胞因子 B.b—c期间细胞毒性T细胞大量裂解被病毒感染的细胞 C.病毒与辅助性T细胞接触为B细胞的激活提供第二个信号 D.病毒和细菌感染可刺激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的形成 7.★★★T细胞的受体蛋白PD-1 (程序死亡蛋白-1)信号途径调控T细胞的增殖、活化和细胞免疫等功能。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与T细胞的受体PD-1结合引起的一种作用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PD-L1抗体和PD-1抗体具有肿瘤免疫治疗作用 B.PD-L1蛋白可使肿瘤细胞逃脱T细胞的细胞免疫 C.PD-L1与PD-1的结合增强T细胞的肿瘤杀伤功能 D.若敲除肿瘤细胞PD-L1基因,可降低该细胞的免疫逃逸 8.★★★采食减少是动物被感染后的适应性行为,可促进脂肪分解,产生β-羟基丁酸(BHB)为机体供能。研究者用流感病毒(IAV)感染小鼠,之后统计其采食量并测定血中葡萄糖和BHB水平,结果见图1。测定BHB对体外培养的CD4+T细胞(一种辅助性T细胞)增殖及分泌干扰素-γ水平的影响,结果见图2。已知干扰素-γ具有促免疫作用。 回答下列问题: (1)小鼠感染IAV后,胰岛  细胞分泌的      增多,从而促进    的分解及非糖物质的转化以维持血糖水平。 (2)IAV感染引发小鼠内环境改变,导致支配胃肠的    神经活动占据优势,胃肠蠕动及消化腺分泌减弱,此过程属于   反射。 (3)侵入机体的IAV经    摄取和加工处理,激活CD4+T细胞。活化的CD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