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70352

2026全国版高考生物一轮基础知识练--第14章 神经调节(含答案)

日期:2025-04-04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8次 大小:178860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6,答案,调节,神经,14章,全国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6全国版高考生物一轮 第14章 神经调节 第1节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及基本方式 五年高考 1.★(2024新课标,3,6分)人体消化道内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受神经和体液调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进食后若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可抑制消化液分泌 B.唾液分泌条件反射的建立需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 C.胃液中的盐酸能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pH环境 D.小肠上皮细胞通过转运蛋白吸收肠腔中的氨基酸 2.★★新教材·条件反射的建立和消退(2024甘肃,8,3分)条件反射的建立提高了人和动物对外界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是人和高等动物生存必不可少的学习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实验犬看到盆中的肉时唾液分泌增加是先天具有的非条件反射 B.有人听到“酸梅”有止渴作用是条件反射,与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有关 C.条件反射的消退是由于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了抑制性效应 D.条件反射的建立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条件反射的消退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3.★★★(2022重庆,13,2分)如图表示人动脉血压维持相对稳定的一种反射过程。动脉血压正常时,过高过紧的衣领会直接刺激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引起后续的反射过程,使人头晕甚至晕厥,即“衣领综合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窦神经受损时,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仍可产生兴奋 B.动脉血压的波动可通过神经调节快速恢复正常 C.“衣领综合征”是反射启动后引起血压升高所致 D.动脉血压维持相对稳定的过程体现了负反馈调节作用 4.★★★★(2023辽宁,15,2分)尾悬吊(后肢悬空)的大鼠常被用作骨骼肌萎缩研究的实验模型。将实验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甲组不悬吊;乙组悬吊;丙组悬吊+电针插入骨骼肌刺激。4周后结果显示:与甲组相比,乙组大鼠后肢小腿骨骼肌出现质量降低、肌纤维横截面积减少等肌萎缩症状;丙组的肌萎缩症状比乙组有一定程度的减轻。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尾悬吊使大鼠骨骼肌的肌蛋白降解速度大于合成速度 B.乙组大鼠后肢骨骼肌萎缩与神经—肌肉突触传递减弱有关 C.对丙组大鼠施加的电刺激信号经反射弧调控骨骼肌收缩 D.长期卧床病人通过适当的电刺激可能缓解骨骼肌萎缩 5.★★★(2024黑、吉、辽,23,10分)“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熟悉的歌声会让人不由自主地哼唱。听歌和唱歌都涉及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回答下列问题。 (1)听歌跟唱时,声波传入内耳使听觉感受细胞产生    ,经听神经传入神经中枢,再通过中枢对信息的分析和综合后,由    支配发声器官唱出歌声,该过程属于神经调节的    (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活动。 (2)唱歌时,呼吸是影响发声的重要因素,需要有意识地控制“呼”与“吸”。换气的随意控制由    和低级中枢对呼吸肌的分级调节实现。体液中CO2浓度变化会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和外周化学感受器,从而通过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进行调节。切断动物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传入神经前后,让动物短时吸入CO2(5% CO2和95% O2),检测肺通气量的变化,结果如图1。据图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   (3)失歌症者先天唱歌跑调却不自知,为检测其对音乐的感知和学习能力,对正常组和失歌症组进行“前测—训练—后测”的实验研究,结果如图2。从不同角度分析可知,与正常组相比,失歌症组                   (答出2点);仅分析失歌症组后测和前测音乐感知准确率的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                          ,因此,应该鼓励失歌症者积极学习音乐和训练歌唱。 三年模拟 6.★(2025届晋豫名校联考,10)神经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神经元之间,对神经元起辅助作用。神经胶质细胞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