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70845

9.1 金属的冶炼方法(21页) 课件 2024-2025学年高一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2

日期:2025-04-03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5次 大小:1149806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学年,必修,2019,苏教版,化学,高一
  • cover
(课件网) 金属的冶炼方法 1.能从物质性质与反应条件角度解释不同金属冶炼方法的差异; 2.认识我国古代文明与金属冶炼的关系; 3.感受物质制备中丰富的化学思想。 思考:以下文献中涉及了哪些金属的“冶炼”?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1、古代炼丹术葛洪所著《抱朴子》中记载:“丹砂(HgS)烧之成水银。” 2、唐代诗人刘禹锡在《浪淘沙九首》(之六)中有云:“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3、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信州铅山县有苦泉,流以为涧。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 沙里淘金(物理方法) Fe + CuSO4 = Cu + FeSO4 早在公元前4000多年,人类就通过煅烧矿石炼铜,以制造各种器皿、工具、兵器和饰品等;商周时期,我国的青铜冶铸技术已十分发达;到了春秋晚期,冶炼铁的技术已比较成熟。 广西铜鼓 青铜宝剑 千年沧州铁狮子 (重达32吨) 唐代黄河大铁牛 (重达70吨) 一、金属的存在形式 阅读教材94-95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自然界中金属元素以哪些形式存在? 2、金属有哪些良好性能? 1、金属的存在形式 游离态 少量的金属,如自然金和自然银等 化合态 大部分金属,如地壳中赤铁矿(主要成分Fe2O3),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 以离子或矿石的形式分布于海洋中,如钠、镁、锰等 自然银 自然金 铝土矿 赤铁矿 磁铁矿 2、金属的性能 金属材料既有良好的可塑性,坚固耐用,而且还有导电、导热等诸多优良性能。 可塑性 导热性 导电性 下图表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铜、锡、铁和铝元素被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大致年限。 交流讨论 (1)新石器中期,在我国的河北和甘肃等地就已用自然铜来打制铜器,俄罗斯和意大利都有自然铜的矿产地。但很少听闻关于自然铁矿产的报道。为什么? (2)根据以上金属的活动性和人类开发利用这些金属时间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找出你熟悉的2~3种金属单质,说明它们的制备方法,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金属活动性越强,人类开发、利用该金属的时间就越晚;金属活动性越弱,人类开发、利用该金属的时间就越早。 二、金属的冶炼 1、定义: 利用化学反应使金属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的过程。 2、原理: 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在一定条件下把金属化合物还原为金属单质。 3、实质: 4、冶炼方法: 金属离子 金属单质,即Mn++ne-=M。 热分解法、高温还原法和电解法等 (一)、热分解法 适合一些不活泼金属的冶炼,通过加热其氧化物使其分解生成金属单质和氧气。 1、冶炼银 2、冶炼汞 2Ag2O = 4Ag + O2 ↑ Δ 2HgO = 2Hg + O2 ↑ Δ (二)高温还原法 有C、CO、H2和活泼金属等。 1、定义: 在高温下借助还原剂的冶炼方法。 2、原理: 金属化合物与还原剂在高温下的反应,把金属元素从化合态还原为游离态。利用此方法可以制备大部分金属(如Fe、Zn等)。 3、常用的还原剂: 以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为例,写出工业炼铁过程中涉及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解释:(1)一氧化碳是怎样形成的?(2)原料中的石灰石起什么作用? 学以致用 从高炉下方通入热空气,原料从高炉上方的传送带送入炉中,焦炭先与热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并放出大量的热。 二氧化碳再与灼热的焦炭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将氧化铁还原为液态的金属铁并从高炉下方分离出来。 石灰石作用:除去铁矿石中的脉石(二氧化硅) 将两张圆形滤纸分别折叠成漏斗状,在其中一个纸漏斗的底部剪一个小孔,用水湿润,再与另一个纸漏斗套在一起,有孔纸漏斗置于内层(使纸漏斗每边都有4层),架在铁架台的铁圈上,其下方放置盛有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