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70977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六人口与城镇课件+学案

日期:2025-04-04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86次 大小:1327398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人口
    (课件网) 专题六 人口与城镇 课程标准: 1.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2.结合实例,解释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3.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4.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 5.以某大都市为例,从区域空间组织的视角出发,说明大都市辐射功能。 专题体系 重构建 01 一、人口 1.人口分布 (1)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世界人口的分布规律。 提示:从全球来看,近90%的人口居住在北半球;从纬度来看,北纬10°~50°地带人口最为集中;从距离海洋远近看,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千米 以内的沿海地区;从海拔来看,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 (2)据图分析,热带地区的人口为什么多分布在高原和山地地区? 提示:在热带多雨地区,高原和山地地区气温和降水适中,排水通畅,且海拔高于疟蚊的分布线,适宜人类居住。在热带干旱地区,高原和山地地区气候凉爽,降水相对较多,适宜人类居住。 : 2.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A:_____ B:_____ C:_____ D:_____ E:_____ 地形 气候 交通运输方式 战争 人口政策 3.人口迁移推拉理论原理模型 (1)原理基本逻辑:人口迁移主要受迁出地的_____、迁入地的_____及其之间的中间阻力影响;当推力_____拉力,表现为人口迁出;当推力_____拉力,表现为人口迁入。 推力 拉力 大于 小于 (2)基础知识: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填图 (3)模型迁移:该模型可推广至城镇化发展、产业转移、资源跨区域调配、资金和技术的跨区投资等人文地理事象空间位移的成因机制,亦可在物种迁徙等自然地理事象的分析中使用。 4.人口容量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1)读图,描述我国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分布特征。 提示:东高西低(或由沿海向内陆呈递减趋势)。 (2)读图,说出影响我国西北地区、青藏高原地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最主要的限制因素。 提示:西北地区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水源,青藏高原地区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热量。 (3)据图分析江苏省单位面积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较高的主要原因。 提示:水热条件好,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经济发展水平高;科技水平高;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程度高。 二、乡村和城镇 1.补绘城市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要求:在下图中补充完善各要素,用不同的线型符号表示商业、住宅、工业的付租能力曲线并用文字准确标注,在右图方框中准确填写城市三大功能区名称。 提示: 2.城镇化进程。请在下图中合适位置绘制城镇化进程曲线并填空。 提示: 3.城镇化不同阶段模式图填图。用箭头正确标出各阶段人口迁移方向并完善各阶段城市发展特征。 提示: 高频考点 精研析 02 (2024·湖南卷)某学者以2010年常住人口为基础,在不考虑城乡人口迁移的条件下,测算出2020年我国乡村各年龄段常住人口数量。右图示意2020年我国乡村常住人口的测算结果与统计结果。据此完成(1)~(2)题。 考点一 人口 (1)测算人口数量与统计人口数量差异最显著的年龄段及该年龄段两者数量差异形成的原因是(  ) A.15~21岁 人口自然增长慢 B.36~42岁 人口自然增长慢 C.15~21岁 人口净流出量高 D.36~42岁 人口净流出量高 √ (2)图示统计人口的年龄结构可能会给乡村振兴带来的影响是(  ) ①阻碍农民增收  ②造成生态破坏  ③导致乡愁淡化  ④增加耕地撂荒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思维流程] 第(1)题, 第(2)题, [我的解答](1)___ (2)___ C D 1.不同阶段、不同区域、不同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