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专题三 地球上的大气 课程标准: 1.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 2.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3.运用示意图,分析锋、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并运用简易天气图,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 4.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专题体系 重构建 01 一、热力环流形成过程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在图中□处标注气压高低,并在短线上用箭头标出气流运动方向。 提示: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在下图中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及风向。 提示: 2.在下图中画出甲、乙两地风向。 提示: 3.比较A、B、C、D四地风力大小。 提示:A>B>C>D。 4.影响风力(风速)大小的因素 影响因素 语句正确表述 水平气压梯度力 (温度梯度) 摩擦力 地形 植被 距高压远近 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 摩擦力越小,风力越大 地形平坦开阔,风力大 植被越少,风力越大 距高压(风源地)越近,风力越大 三、天气系统 1.绘制冷锋、暖锋示意图。画出锋面、气流运动方向,标注冷暖气团。 提示: 2.绘制北半球气旋、反气旋示意图。用箭头表示气流水平、垂直运动方向。文字标注高、低压。 提示: 四、大气环流与气候 1.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甲 内画出风向,判断图中a、b、c、d、e对应的气压带和风带。 提示:画图如下: a赤道低压带、b东北信风带、c副热带高压带、d西风带、e副极地低压带。 (2)在图乙中画一幅以北极为中心的北半球风带投影图。 提示: 2.以北半球为例,填写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 高频考点 精研析 02 1.(2024·安徽卷)下图为我国某地面观测站(47°06′N,87°58′E,海拔561 m)某月1日前后连续4天太阳辐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的通量逐小时观测结果。据此完成(1)~(3)题。 考点一 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 (1)图中甲、乙、丙三条曲线依次表示( ) A.地面长波辐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 B.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 C.大气逆辐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地面长波辐射 D.大气逆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 √ (2)观测期间该地( ) ①第1天晴朗无云 ②第2天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量最大 ③第3天比第4天大气透明度低 ④可能经历了降水过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该时段可能为( ) A.4月1日前后 B.6月1日前后 C.10月1日前后 D.11月1日前后 √ √ [思维流程]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我的解答](1)___ (2)___ (3)___ B D B 2.(2024·广东卷)有效辐射为下垫面向上长波辐射与大气逆辐射的差值。下图表示2003—2012年云南省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林冠层向上长波辐射(L↑)及其上大气逆辐射(L↓)的月平均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与7—9月相比,2—4月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林冠层之上的大气逆辐射值较低,主要是因为2—4月期间( ) A.降水较多 B.云雾较少 C.地表植被覆盖度较低 D.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 (2)根据有效辐射变化可知,一年中该地热带季雨林的林冠层( ) A.表面的温度保持恒定 B.热量主要来自大气层 C.各月都是其上表层大气的冷源 D.夏季对大气加热效果小于冬季 √ √ [思维流程] 第(1)题, 第(2)题, [我的解答](1)___ (2)___ B D 1.从地—气系统分析大气的受热过程 (1)抓住下列因素,根据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少,分析气温的高低。 ①纬度: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气温高。 ②地势高低:海拔高,大气稀薄,光照强,白天气温高。 ③天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