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专题五 地表环境特征与自然灾害 课程标准: 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2.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4.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5.通过探究有关自然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专题体系 重构建 01 一、植被与土壤 1.森林 植被 特征 热带雨林 常绿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 针叶林 呈深绿色,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数量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等,各月都有花开,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 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大部分植物的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 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 树叶缩小为针状,以抗寒抗旱 2.草原与荒漠 (1)草原主要有哪些类型?主要有哪些特征? 提示: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 特征:热带草原分干、湿两季;湿季时,植物生长旺盛,草原葱绿;干季时,草类枯黄;有的热带草原中散生着乔木或灌木。温带草原夏绿冬枯,零散分布着矮小的灌木。 (2)荒漠植被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提示:以旱生的灌木为主,具有耐长期干旱的形态和结构,根系发达,叶片呈鳞片状、刺状或无叶。 3.土壤 (1)右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土壤的哪一层? 提示:甲为腐殖质层,乙为淋溶层,丙为淀积层,丁为母质层。 (2)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提示: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貌、时间和人类活动。 二、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1.读图,填写自然环境的主要要素。 2.西北荒漠环境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完成下图。 三、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1.陆地自然带的形成 2.地域分异规律 3.填写世界气候类型与陆地自然地带的对应关系。 四、自然灾害 1.气象灾害 (1)影响洪涝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提示:暴雨、冰雪快速融化、河道堰塞、海啸、风暴潮、地势较低、人类影响等。 (2)干旱灾害主要会造成哪些影响? 提示:农作物减产、草场退化、沙漠化、水资源短缺、沙尘暴、火灾、虫灾等。 (3)在台风剖面图中标出气流运动方向。 提示: 2.地质灾害 (1)填写下图中的地震构造,并说出世界两大地震带。 地震带:_____、_____。 等震线 震中距 震中 震源 环太平洋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2)滑坡、泥石流的异同点。 分类 滑坡 泥石流 不同点 发生部位 山地_____上 山区_____中 运动物质的体积大小 较大 较小 是否必须有水的参与 否 是 相同点 ①主要发生在山区;②主要由重力作用形成,在一定坡度上,物质_____运动;③人类活动可诱发其发生;④破坏力极强;⑤外力作用导致;⑥突发性 斜坡 沟谷 向下 五、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高频考点 精研析 02 1.(2023·山东卷)在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北部,有一条横贯东西、面积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因其生态系统结构简单而被称为“绿色荒漠”,但却具有巨大的生态价值,是全球重要的生物碳库之一。据此完成(1)~(2)题。 考点一 植被与土壤 (1)导致亚寒带针叶林带成为“绿色荒漠”的主要因素是( ) A.光照 B.热量 C.水分 D.土壤 (2)亚寒带针叶林碳储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A.生长季较长 B.有机物积累多 C.土壤肥力高 D.物种多样性高 √ √ [思维流程] 第(1)题, [我的解答](1)___ (2)___ 第(2)题, B B 2.(2024·广西卷)在华北平原某盐碱地,有研究小组于返盐、积盐现象最严重的季节开展“打孔灌沙”实验:选四块相隔不远、性状一致的平整样地,对其中三块地按相同的密度和孔径、不同的深度打孔并填满砂粒;在向四块样地定量漫灌后,观测土壤含盐量的变化情况。下图为灌溉后第25天的土壤含盐量分布 ... ...